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打造全鏈條助農模式,建立“數字孿生牛”

寧夏:科技創新盤活肉牛產業

【鄉村行 看振興】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鎖國禮是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石獅開發區黃石村村民,一生都在與土地和牛打交道。4月24日這天,他的心情格外激動——他養了很久的和牛犢被高價回購了。“這種提前幫我們找好銷路的模式,讓我養一頭和牛的收入比養其它牛翻了近3倍。”鎖國禮說。

這種全鏈條助農富農模式,是由京東農業科技攜手寧夏民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民悅”)、龍江元盛集團(以下簡稱“龍江元盛”)以及當地銀行共同打造的,從農民融資到養殖、銷售階段,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未來兩年,當地計劃將這一模式推廣至3000戶養殖散戶,落地犢牛將達到2萬頭,爲更多寧夏農戶帶來穩穩的實惠。

農戶喫了“定心丸”

在稱重檢查後,鎖國禮將小和牛交給了龍江元盛工作人員。

過去,他養的普通肉牛價格偏低,利潤微薄,且市場充滿不確定性。京東農業科技與寧夏民悅攜手將龍江元盛引入寧夏,通過創新訂單模式,解決了和牛繁育與銷售難題——寧夏民悅爲母牛注入優質的“和牛凍精”用於繁育,當小牛犢成長到180天且體重達到160公斤以上時,龍江元盛按照約定價格進行回購。

龍江元盛作爲肉牛加工行業的領軍企業,最初專注於牛肉製品研發、加工和銷售,如今則致力於推廣高端雪花和牛特色化養殖,並逐步將其拓展至上游繁育養殖領域。這一戰略與寧夏打造全國優質肉牛良種繁育基地的目標高度契合。

寧夏憑藉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豐富的飼草資源,爲肉牛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此次多方合作,資源互補,首批受益者涉及12戶養殖農戶,共回購32頭和牛犢。

農戶養和牛,初始資金從哪來?

過去,資金短缺和銷路不暢一直是困擾寧夏肉牛養殖戶的難題。動輒幾萬元一頭的母牛成本,讓許多農戶捉襟見肘。鎖國禮養殖規模相對較小,由於缺乏可抵押的財產,信用級別又不高,他在申請貸款時屢屢碰壁。

幸運的是,在京東農業科技和寧夏民悅的幫助下,當地銀行迅速爲鎖國禮辦理了貸款。銀行根據他家的和牛繁育情況,量身定製了專屬貸款方案。

接下來,藉助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雙方爲農戶提供高端肉牛養殖技術、生物資產數字化等綜合服務。而在線下,專業的養殖培訓更是讓農戶喫了“定心丸”。

這一模式讓鎖國禮“鎖”住了收益。他欣喜地說:“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現在我完全不用擔心牛的銷售問題了。”

養牛祕訣“在雲端”

和牛不好養,關鍵在科技。

在農戶的牛圈裏,記者看到,每頭和牛都擁有一個獨特的數字耳標。這不僅是和牛的標識,更是它們在“雲端”的完整檔案。通過人工智能攝像頭和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的技術支持,養殖戶能夠實時掌握每頭牛的健康、生長等信息。

這一平臺還幫了金融機構的大忙。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平臺建立了與實體肉牛相對應的“數字孿生牛”,不僅使肉牛成爲金融機構的貸款抵押物,還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肉牛的全流程監控。

此外,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臺還能對肉牛的生長情況進行持續監測和分析。實時監測牛隻在欄情況、健康狀況等指標,及時發現潛在風險,輔助金融機構進行風險管控,做出更加明智的貸款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不僅僅侷限於助力肉牛產業,還覆蓋了種植和養殖全品類,並在陝西、山東、貴州、重慶等地推廣應用。

2024年,寧夏“三農”工作將繼續做好“穩規模”文章,爲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贏得發展空間。肉牛產業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確保飼養量穩定在245萬頭。

在科技支撐方面,相關部門將緊盯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大力實施智慧農業推廣應用工程,持續推進5G、物聯網、大數據、雲平臺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現在這些牛都被盤活了!以前具體是養10頭牛還是20頭牛,我都要爲成本考慮半天,現在有了金融服務的支持,我可以大膽擴大養殖規模了,收益肯定能倍增!”鎖國禮信心滿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