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移植是心力衰竭晚期患者最後的希望。

心臟移植,顧名思義,取出病人的心臟,將捐贈者的心臟重新縫合到病人的胸腔內。

據英國研究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67年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至今,全世界大概進行了17萬例心臟移植手術。

相比而言,我國的心臟移植手術起步較晚,第1例人體心臟移植手術於1978年由上海瑞金醫院張世澤等醫師完成,患者存活了109天。

移植後能活多久?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心臟移植開始在國內外臨牀上廣泛應用。目前國內心臟移植術後最長存活時間超過20年,國際上手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爲38年

據2009年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數據顯示:

心臟移植術後1年生存率,男性患者可達88%,女性患者可達77.2%;

術後5年生存率男性患者可達73.1%,女性可達67.4%;

49%的患者心臟移植術後生存期達到10年

我國的心臟移植術雖然起步晚,但術後生存率絲毫不遜色,一些有經驗的心臟移植中心的術後生存率也達到甚至超越國際水平。

術後還能正常生活嗎?

關於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術後生存質量又如何?

有研究數據顯示有將近85%的患者都可以重返原來的崗位繼續工作,許多病人仍可以從事游泳、騎車、跑步等體育活動。

心臟移植的術後生存期和生存質量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受心臟移植供體的健康狀況,心臟移植受者年齡、一般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和堅持用藥等等。

結語

目前心臟移植已經成爲一個成熟的治療手段,救治了大量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成爲最後的“救命”手段,希望小哈今天的科普,讓您對它有了更多瞭解!

微信公衆號“哈特瑞姆心臟科普(CY-heartrhythm)”首發,孫雪榮/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