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益忻(教授、齐桓仲父大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原理论秘书、经济学家周报主编、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清华大学新经济新产业中心首席专家)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管仲第九十九代宗孙、齐桓仲父大战略研究院院长管益忻先生,在先后同“齐图腾研究院”、同“家谱国际”、同《中国百家姓》摄制组进行深度汇谈中,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从恩格斯关于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家族文化(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主体部分之一的视野上,集中揭示与阐述了当代中国家谱文化的开发、整理、编修,战略发展重大问题。

其一、国史,方志,家谱,迄今为至仍然是处分头运作,必须结合,一体化为相互融合的协和三重奏。

其二、家族文化,家谱精神,原本就国家、民族文化之亚文化,在今天这个新时代之中国,既要保传统精髓,又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

其三、家族、家谱中的种种族规族制,大多体现着几千年来作为亚文化制度的种种特征,在今天的中国,必须在切实保留其不问姓、氏之不同特色亚文化(图腾、谱系等)的同时,能与时俱进地同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创新结合起来。

照片左起为:《家谱國际》董事长程稀女士;管益忻先生;鲍氏宗親会会长、國防大学教授鲍中行

其四、在功能、作用发挥上,从单纯族群族谱事务向同时,更关注在机制上职于中华文化大一统体系之中。如寻根问祖活动,寻亲基地建设等都应注意这一点。事实上,以前特别重视的血亲关系越来越变为联谊活动。

其五、家族产权(明确的祠堂、公共集体产权)已不多见,但各种各样宗亲会以捐赠形式形成的集体公益性财产,越来越多起来。而其存续形态上,应该尽可能地产业园化,使各种宗亲组织在经济基础上真正能从“(短期)输血”机制过渡刘(长期)“造血”机制。

其六、泛家庭主义文化问题。中国是一个泛家理念、机制、风俗、习惯等‘特别发达’,项羽称范增、齐桓公称管仲为亚父、仲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情同手足……’;‘上阵父子兵’,‘打虎親兄弟’。毫无疑问,这要从既往之不讲价值观向关注价值观导向方向转变的问题。

其七、把‘小家’与‘大家’结合为一体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在今天的中国要‘发扬光大’,这是确定无疑的。然而,对某些‘富二代’、‘红二代’、‘权二代’,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其八、家文化之存续、演化、再造与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之融合、相互影响,应该从既往的不自觉、无意识向更加明确地朝正能量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