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百思買(Best Buy)全盤收購五星電器。被收購時,五星電器旗下擁有17000多名員工,全國170多個店,當年銷售規模120億元,在江蘇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60%,佔據全國家電連鎖中蘇寧、國美之後的第三把交椅。

汪建國是五星電器的創始人。2009年,汪建國離開五星電器再次創業,成立五星控股,10年來創立了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等三家獨角獸企業。

孩子王是中國母嬰童商品零售與增值服務品牌,是基於用戶關係經營的創新型新家庭全渠道服務商,一站式滿足0~14歲孩子及準媽媽的各類需求;匯通達從大家電切入,以夫妻店爲支點,通過S2B2C模式撬動鄉鎮市場,目前覆蓋了18000個鄉鎮的12萬家店;好享家專注於家庭舒適智能系統的集成化解決方案,連接和賦能100多個核心城市的1500多家網點,是中國舒適智能家居行業最大的雲服務平臺。此外還有新的企業在孵化。

近日,汪建國講述了他的經營管理理念。

01

經營的本質就是一個字:人

回到做企業的基本面或者說經營的本質,就是一個字:人。爲什麼說商業的本質是人呢?有一個小故事。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之前有一道菜是活魚。一條魚洗好以後把鱗打掉、肚子剖開、內臟拿掉,背上割幾刀,肚子上割幾刀,用兩條溼毛巾分別抓住尾巴和頭,放到油鍋裏炸,炸好加上調料,魚就可以喫了。喫魚的時候,魚的眼珠可能還在動,尾巴可能還在翹。有一個叫王老二的廚師說,這還不稀奇,如果我來做活魚,喫完了魚肉,尾巴還在翹,眼珠還在動。

於是很多人開始研究王老二是怎麼做魚的。有人說是“流程”比較好,因爲刀功厲害,沒有動到筋骨;有人說不對,是“制度”比較好,放油鍋裏炸的時間剛剛合適……這些都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什麼?還是魚。

王老二選魚是親自選,魚販子很煩他,買幾條魚左挑右揀,因爲他不僅挑魚的品種,還挑魚的精神狀態,魚洗完放在砧板上的時候要寧死不屈才行。企業的本質其實就是這兩點要做好:一是挑到王老二,二是挑到好的魚,事情就簡單了。

與一個企業相關的無非是四類人:一是用戶,二是員工,三是合作伙伴,四是政府、媒體等社會的人。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今天我重點談兩類人:用戶與員工。之所以要把用戶和員工兩類人串起來講,是因爲離開用戶的組織是沒有根基的,離開用戶理解的企業文化是不靠譜的,離開用戶去找的員工再優秀,可能也是不合適的。

02

用戶:關係-信任-信賴-情感

根據我的理解,商業的本質就是創造顧客,並不複雜。顧客首先是“人”,之前講顧客都將其當作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數字時代的用戶是千人千面、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再籠統地講顧客、用戶,已經做不好生意。

既然顧客是“人”,要怎樣才能懂他們?首先要跟顧客建立關係,建立關係還不行,還要讓顧客產生信任;產生信任還不行,還要讓顧客產生信賴;產生信賴還不行,還要讓顧客產生情感。

其中,人與人的關係最複雜。在員工與顧客建立關係方面,我們花了不少時間。

比如,在孩子王發展初期,我沒有搞複雜的流程制度,只定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要求:孩子王每個門店每年都要搞1000場與顧客的交流活動。我認爲只有與顧客交流互動,才能建立關係。

光有關係還不行,還要產生信任。如何讓顧客信任呢?只是靠營業員站櫃檯、推銷商品是不可能讓顧客產生信任的。我們把所有的一線員工首先變成育兒師,要取得勞動部頒發的牌照,要懂得育兒知識,跟顧客交流時首先給顧客幫助,解決顧客的難題,以此爲核心,逐漸產生了顧客信任。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只有跳開簡單的商業買賣,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如何從信任到信賴?要主動給顧客提供一個方案,而不是簡單提供一個商品。比如,對新手媽媽來說,現在的App太多,信息量太大,如果站在用戶的視角,用同理心換位思考,就應該直接爲用戶提供解決方案,而不再需要她們再到處去搜尋。

最後是產生情感。這是一種非常強的黏性。比如,孩子王的黑金會員馬上要突破100萬,這是收費會員,媽媽們願意買卡,是因爲產生了信任,建立了情感。

再以匯通達爲例,它的用戶是每一個鄉鎮裏賣電器、賣農資、賣農機的小老闆,現在覆蓋了18000個鄉鎮的12萬家店。爲了與他們建立關係,我們用的是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的策略。所謂“天網”,是一切在線化,以信息爲紐帶將小老闆們連在一起;所謂“地網”,是要幫小老闆們賺到錢,以利益爲紐帶將小老闆們連在一起;所謂“人網”,是以情感爲紐帶將小老闆們連在一起。三網連在一起才牢靠。

03

組織:抓兩頭,帶中間

接下來談第二類人:員工。

企業內部的人也有分類:高層、中層、基層。總的來說,頭腦要明、腰桿要硬、手腳要靈。

一線員工是我們的手和腳,瞭解一線員工是創始人、CEO的重要功課,但據我觀察,創始人、CEO對一線員工的關注程度、接觸程度普遍不高。

我一直十分關注一線員工。我認爲要重新認識一線員工,一個重要原因是,時代不同了,用戶變了,員工也變了。以前,資源、信息都在老闆那裏,員工只是執行者,但現在有了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員工也開始掌握資源、信息。

我們把一線員工每一個人都當作個體,人人都是CEO。如果能把個體激活,我們就可以重新定義員工,一個人做得好可以相當於一家企業。我們的思路是爲這些個體的人去創造好的平臺,創造他的機會。當所有員工產生了自驅力,類似亞馬遜說的“飛輪效應”,就能產生想象不到的能量。

一線員工激活的機制、文化必須創始人或一把手來做,中層幹部不可以,甚至高層也不行。

頂層設計:虎、鷹、狼、狗

頭部的頂層設計也非常重要,重要的是搭班子。

曾經我聽人講過一番很有道理的話。

第一,團隊中必須有一隻鎮山虎,往那一坐就能把團隊鎮住,否則企業就是脆弱的;

第二,要有一隻高空的鷹,團隊中必須有一個人不拘泥於眼前,要擁有戰略眼光,去研究未來的事情,否則很難成功;

第三,還要有會叼肉的狼,要有人能把錢賺回來、把生意做起來;

第四,還要有一隻看家的狗,要有人算好賬、管好財,管理好。

五星控股同時搞這麼多家企業,對我來說最具挑戰的就是配備這個班子。我不要CEO配,而是親自來配這個班子,因爲CEO也有離開的風險。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組織最重要的,一是基層班子,一是高層班子。創始人不需要什麼都管,抓兩頭、帶中間就可以。

04

文化:激發每一個員工的心聲

怎樣將組織串到一起發揮效力呢?要靠文化。

企業文化的內涵是什麼?文化要能激發每一個員工的心聲,通過這種心聲去影響更多的人,所謂“心聲”就是一種成就事業的願望。對創始人、CEO來說,要想一切辦法激發每一個人,而不只是少數人。

↑長按圖片分享給需要的人↑

文化是什麼?

首先,文化是方向標。最核心的東西是價值觀。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你主張什麼、反對什麼,一定要清晰。

第二,文化是黏合劑。如何讓人融在一起?靠的就是文化。比如,我們有尊重每個人、讓每個人成功的價值觀,掃地的員工也不能瞧不起。在五星,一個人即便再差,也要挖他的優點,發揮他的優勢。這種文化能把人和人黏合在一起,你擅長做這個,他擅長做那個,每個人都有優勢、都得到認可、都有自信,就能相處。

第三,文化是定心丸。我們的人才流動性相對來說比較低,特別是集團的創始團隊,基本上沒有一個離開的,跟着我一起打天下的人最長的有30多年了。重要原因是你可以給他一顆定心丸,不會因爲形勢的變化而虧待員工。

以上是文化的第一層理解。

對文化的第二層理解是,文化是一種氛圍,也是一種習慣。比如在五星控股,一個重要的氛圍是學習的氛圍,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沒有學習力肯定沒有前途,另外還有開放的氛圍,之前的比較邏輯、競爭邏輯要變成共生邏輯。

以下爲問答節選

問:打造組織時常說尊重個人、成就他人,但有時候可能會變成老好人,這並不是最好的狀態,如何看待這種困惑?

汪建國:確實,文化做到一定程度,容易形成以情感爲核心的家文化,但我個人的觀點是,企業不是家,企業是企業,家是家。企業就要按照企業的套路來做。但也不能輕易給員工貼標籤,一貼標籤,員工就很難在一個老闆手下一直幹下去。

判斷一個人的好壞,重要的是兩個方面:一是能動性;二是業績。爲什麼兩個都要看?因爲有的時候他本來有潛能,但是因爲你把他安排在了不合適的位置,他才產生不了績效,比如頂頭上司排斥他,那你就要給他創造條件。在一個組織當中,應當適當地創造雙向選擇的環境,領導可以選擇員工,員工也可以選擇領導,不能簡單地判斷一個人。

有的人說生意不好就是人不行,不能這麼絕對,但是生意不好,通常是人不行。我做零售時,通常店長一換就馬上見效;三個月不見效,就再換一次,馬上就見效。人還是最根本的,不輕易給他貼標籤的原因是要給他機會。

問:線下團隊與互聯網技術團隊之間的認可度常常比較低,在團隊的融合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汪建國: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有個性,尤其是掌握技術的人跟傳統產業的人在一起更是明顯。無論怎樣,兩類團隊是需要融合的。

我在五星做的事情很簡單,比如每年開文化例會,我就把這些人放在一起,在幾天時間內打破界限、打破分工,有的時候要玩,有的時候要喝,更重要的是在一起搞小組PK賽,每個小組都設一個CEO,都混合各個崗位的人,讓他們通過非正式的方式進行互動。你做思想工作,給他灌輸理念,讓他們改變習慣,都比較難,唯一的辦法是把他們混在一起,讓他們互動。

一個關鍵點是要打破職能分工。之前,我們的組織也是按照採購、運營、信息、物流、行政等不同職能條線進行設計的,這些職能都是必需的,但效率十分低下。流水線式的作業是工業時代的思想。

俄羅斯有一個寓言。三個人栽樹,一個人專門挖坑,一個人專門放樹苗,一個人專門填坑,分工協作的效率很高。但是有一天,放樹苗的人請假了,挖坑的人說,我只會挖坑、不會放樹苗;填坑的人說,我也不知道放什麼樹苗,只有填坑我才能拿工資。於是,一個人拼命挖,一個人拼命填,請假的人也沒有錯,但最終一棵樹苗也沒種上。

這個寓言聽起來荒唐,但企業中不放樹苗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採購端和銷售端彼此抱怨,但採購仍然拼命採,銷售的人仍然照常賣,最終庫存越來越多,週轉越來越慢。

怎麼辦?動刀子,改組織,建立以用戶爲中心的組織體系。之前技術也許認爲自己很牛,那就讓他們下到財務、業務、HR部門去服務,貼近需求,組織分分合合,最終都是爲了業務服務。

技術是工具,在這一點上,一些互聯網企業也許應該向阿里學習,儘管阿里的技術團隊規模很大,但阿里的文化也非常強大。

問:在用人這件事上,現實與理想常常有落差。比如在一個業務還沒起來時,你按照兩三年的預期找一個人才,他可能因爲事情不夠大而不願意來,如果先用手頭的人,等業務長大之後又要換。您如何解決?

汪建國:戰略跟組織的匹配問題,也就是人的問題,是我現在仍然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有很多設想沒法實現、沒有去做,就是因爲找不到匹配的人。我通常是先人後事,沒有人就先不做,做了反而會出事,要先把人培養出來。

人的培養有一個過程,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痛苦。我的定位是讓更多有志者成就事業夢想,但有時候他們也想做,就是一下子做不出來,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我先做CEO,同時迅速培養人。

說做裁判、做教練,哪有那麼簡單。本來說不下去踢球,但看他們踢得不行就想下去踢一下,踢進去了還好,踢不進去,示範作用也沒了。有時候我站得高一點,他們在場裏面跑,我不跑,我看清楚那個球可能有機會進去,就下去踢一下,這也是領導者的一種示範。

問:我已經是第二次到孩子王了,看到一些改變很有感觸。孩子王發展這麼多年,每一步戰略決策好像都踩到了點上。印象中每年孩子王都會提出一個戰略關鍵詞或者一句話,這個詞或這句話的誕生過程是怎樣的?背後的戰略決策過程是痛苦的還是簡單的?

汪建國:過程還是挺痛苦的,因爲方向最重要。企業的方向對了、目標對了,路徑實現總會有方法。

這件事是我在早些年開始做的,我提出過一些核心理念。比如,2009年我提出,孩子王要從經營商品到經營用戶,這一點帶來的改變很大。原來是賣貨,但對不起,現在賣貨不是你的責任,你要做的是經營用戶,要思考用戶在什麼地方、怎麼與用戶互動、用戶怎麼獲取、怎麼讓用戶產生信任……這個主題改變了孩子王的命運。後來,我還提出過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等等。

之後每一年我們都有關鍵詞,核心點在於,我們在發展主賽道的同時一直在不停地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新的增長點,也就是新的方向。比如去年孩子王提出“全面數字化、全面服務化、全面平臺化”,一下子就長出了兩個分支:一個是育兒平臺,一個是成長平臺,從商品拓展開去,增加了培訓、教育、旅遊等產品。提出口號的目的就是爲了指揮打仗。

使命是終身的,比如孩子王的“讓每個童年更美好”。願景是十年做一次。整個五星控股原來的願景是“讓更多的有志者成就事業夢想”,現在還可以用,但我們又加了新的願景“圍繞美好生活,創造美好未來”。未來十年,五星控股要圍繞美好生活去創造美好企業。爲此我們提出了“一體兩翼”,“一體”是整個集團的產業主體,“兩翼”是星納赫產業資本平臺和星創匯孵化加速平臺。

十年做願景、五年做戰略、三年做規劃、一年做預算,每年做預算前都要重新調整更新,每年都會基於戰略、現狀以及下一年的主題方向和增長目標提出新的關鍵詞。

我們的增長要求很高,整個集團要求每年都有50%左右的增長,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我有一個理念:高目標倒逼創新創造,沒有高目標不可能有創新創造。今年500億,明年就要做到700億,老路子是做不到700億的。

問:在孩子王參觀的環節讓我很震撼,能看出內功十分深厚。我最好奇的一點是,您從體制內到了企業,又開始創業,連續幾次轉變,都踏準了時代的節奏,現在也踏在移動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浪潮上,請問您是怎麼做到的?

汪建國:孩子王的內功還不是太深,還在練。做零售沒有辦法,零售就是基本功加臨場發揮,沒有基本功發揮不了。所謂基本功就是對顧客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另一方面,信息化時代如何與技術進行融合也很重要,我們不是簡單連接,連接是物理反應,我們要產生化學反應,要把互聯網的思想、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做法與傳統產業相融合。因此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實體企業、傳統企業可能佔優一點。很多實體傳統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在應對互聯網時簡單跟互聯網連接,結果是自廢武功。

我個人的經歷確實跨度挺大。之前做過10年政府官員,後來在國有企業也做了差不多10年,1998年創辦了五星電器,後來把五星電器賣給百思買,又創辦了五星控股。這是我的弱點,也是優勢,就是不滿足於原來的現狀,總想要做一些挑戰性的新鮮的事情。另外,學習對我的改變也非常大。

給大家分享一個“瓶頸”的故事。要抓活的猴子怎麼辦,先找個瓶子,瓶子裏放一顆棗,猴子把手伸進去抓棗就被瓶子套牢了,它不肯鬆手就被抓住了。這就是“瓶頸”。人的成長過程與企業的發展過程都會遇到瓶頸,打破瓶頸在一定程度上並不是你獲得多少,而是你敢不敢放棄。放棄是獲得的前提,有舍纔有得。

還有一張圖給了我很大啓發。任何產業都有生命週期,在還沒有到頂峯的時候,就要選擇第二條拋物線。人也是如此,要看成長過程中有沒有第二條拋物線可以找。

這也是我當初賣掉五星電器的原因。當時電器行業已經進入無序競爭,天天打仗,這種生意已經沒有意義了。現在我所有的新模式基本都是避開競爭的。與孩子王類似的模式,我還沒有看到;匯通達的模式也沒有完全一樣的對標;好享家同樣如此。避開競爭也是一種競爭。

問:如何用五星控股的一套文化來同時管理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等多家公司,包括一家公司裏的高層、中層、基層?很多員工的高度也許還無法接受某些文化理念。

汪建國:作爲一個集團化的體系,做文化其實是比較困難的。五星集團旗下的企業性質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文化一樣是不行的,但它們基因相同,核心價值觀必須一致,比如不騙人、不說套話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求每個企業建立自己獨立的二級文化,尤其要針對用戶來做,有一致性,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孩子王面對的用戶羣體要求員工必須有愛心;匯通達就是共享的文化,通過幫助別人來成就自己。

企業如何把文化末端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無論文化好壞,文化如果不能末端化,一線員工如果感受不到文化的力量,文化就是失敗的。另外,文化是幹部以身作則做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幹部怎麼做,員工就會跟着怎麼做,文化就是這樣建立的。

文化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建議企業無論大小,文化這件事都要花功夫做好。我們每一年都會花很多時間搞文化活動,很多企業認爲這是在浪費時間、沒有效果,但做好後你可以享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是我的深刻體會。

來源丨參加學院

分享丨汪建國

整理丨參加君

因爲相信,所以看見。
請推薦身邊跟你一樣卓越的“一億中流”,
加入黑馬,一起加速。
因爲看見,所以相信。
期待細分領域“一億中流”看到、參與,
加入黑馬,一起加速
↓↓

* 創業家,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