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對話”網站11月17日發表的題爲《從斯大林格勒到阿拉曼:1942年11月的2次戰役對我們理解今日俄羅斯人以及英國的脫歐心態有何啓示》的文章稱,隨着1942至1943年冬季的到來,斯大林格勒市已是破敗不堪。在將近3個月的時間裏,這裏成爲蘇聯紅軍駐守的戰場,阻止納粹和他們盟軍推進。激烈的戰鬥讓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了一片瓦礫。軸心國的早日勝利將會從希特勒的南方集團軍羣中釋放出更多的兵力,用於參加佔領高加索地區的重要油田的行動。

除了具有戰略上的重要性,斯大林格勒對於蘇聯人來說還具有重大的象徵性意義,因爲它與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同名。

1942年11月19日,一個重要時刻來臨,蘇聯紅軍發起了“天王星行動”。這是一場在這個城市的北部和南部發起的強大反擊,瞄準的是羅馬尼亞集團軍。蘇軍認爲羅馬尼亞部隊駐守的地段是軸心國的防禦線上最薄弱的一環。

文章稱,大約30萬德軍士兵被困在這個城市的廢墟中。直到接下來的2月,這些倖存者才投降,期間經歷了整個冬天的艱難生活。這次戰役成爲截至那時德國陸軍遭遇的史上最大戰役失利。

資料圖: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後,一名手持PPSh-41衝鋒槍的蘇軍士兵在押解一名德軍俘虜。

如今被稱爲伏爾加格勒的斯大林格勒,是75年前兩場規模最大、最激烈的戰役中的一個的所在地。另外一場則是阿拉曼戰役,這是英國的第8集團軍在埃及取得的決定性勝利。

儘管與任何單個的戰役相比,最終贏得二戰的是美國令人驚歎的經濟實力以及蘇聯人的巨大犧牲,但這2次勝利沉重打擊了希特勒和他的盟友。在目前這個英國日益奉行孤立主義,以及西方對俄羅斯人的不信任日益加劇的時代,它們還包含了我們應該汲取的重要經驗。

文章稱,英國在阿拉曼的勝利(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無比重要。雖然歷史修正主義者貶低它的重要性,認爲這僅僅是蘇德戰場以外的次要勝利,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迫使德國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領導的軸心國部隊永遠地撤出埃及,其意義不僅是英國自開戰以來在陸地上對德國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儘管單就這一點而言,這場戰役就應該享有更大的盛名。迫使軸心國軍隊遠離蘇伊士運河和中東的石油產區的行動,是地中海和北非戰局中的關鍵階段。假如1942年時不是這個結局,那同盟國取得勝利的速度將會減緩,甚至是否能夠取得勝利都要打問號。

文章稱,在埃及取得勝利而不僅僅是避免失敗,還向美國人證明英國對於戰爭是認真的。這確保了美國繼續致力於“先對付德國”的政策,而不是優先打擊日本。最終,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戰事,還在諾曼底登陸前爲盟軍提供了重要的演練機會。

但是,儘管這次勝利是英國人領導的,但卻不完全是英國人打贏的。第8集團軍下轄多國部隊,不僅包括來自英國本土的士兵,而且還包括來自英聯邦國家以及歐洲被佔領國家的軍隊。其中的裝甲力量則是由美國生產的坦克構成的。

阿拉曼戰役表明,英國可以在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密切合作下取得勝利。與克里斯托弗·諾蘭最近的電影《敦刻爾克》所暗示的不同,英國並不是在孤立無援的狀態下贏得二戰的。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使得同盟國在1942年11月的勝利具有更加明顯的多國色彩。蘇聯在這場戰役以及整個戰爭中所付出的血的代價迫使我們要進一步反思,英國的勝利在多大程度上是靠合作實現的。

文章評論稱,這也有助於理解今天的俄羅斯,儘管這種努力艱難但卻有必要。在二戰中,至少有1100萬俄羅斯士兵犧牲。這一事實爲理解俄羅斯對外部威脅的恐懼帶來了頗具價值的視角。這有助於認知普京作爲一個抵禦外部世界強大盾牌的形象的威力。如果西方與俄羅斯人的關係要變得更加具有建設性,這一點就需要獲得認可。

把英國和盟國在1942年取得的成功放到這個背景下去理解,是爲了承認現代國際關係中的基本事實,以及英國和西方國家發展得更好。

同盟國在1942年冬天的勝利以及最終在1945年贏得整場戰爭,是靠在整個歐洲,以及包括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構築的多邊聯盟取得的。理解這一得來不易的寶貴成果,將有益於在如今以及未來推動建設性的、成果豐碩的國際合作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