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楚漢之爭爆發,我們耳熟能詳的是劉邦項羽爭天下,顯然,楚漢之爭的主人公就是劉邦和項羽。而今天的主人公中卻沒有他們,有的是爲劉邦立下過汗馬功勞,最終平天下的“神將”—韓信。

韓信,淮陰庶民出身,曾受過胯下之辱。秦末農民起義時投奔項梁,後項梁戰死,又效力項羽,期間一直默默無聞,不久,投奔劉邦。同樣苦於得不到重用,在長安到南鄭的路上,韓信失望之餘,逃離漢營,這也造就了一個傳世佳話“蕭何月下追韓信”。在追回韓信後,蕭何再次向劉邦力薦韓信,劉邦無奈,任命韓信爲大將軍。也從此,韓信開始了他的戰無敗績的軍旅生涯。

楚漢傳奇——韓信(段奕宏劇照)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18路諸侯,其中就有漢王劉邦。此時,楚漢的實力對比依舊是楚強漢弱,如果劉邦起兵,無異於以卵擊石。劉邦忍住憤怒,蕭何,張良力排衆議,最終西去漢中,火燒棧道,韜光養晦。也正是在西去南鄭期間,流傳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佳話,也在此時,韓信被劉邦拜爲大將軍。

韜光僅三月,劉邦便在項羽出兵平定齊國叛亂時機,採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計策。劉邦,韓信親率大軍東進關中,逐步消滅了項羽分封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及翟王董翳,達到還定三秦,東取關中的初步戰略目標。韓信的軍事才能得以發揮。

還定三秦後,漢軍繼續東進,直搗西楚國都彭城,楚漢戰爭徹底爆發。

上文主角韓信在這場史詩級大劇中,雖不是戲中的男主,卻也有資格稱得上最佳配角之一,因爲韓信的功績遠不及上文所說,其中膾炙人口的就有近十條之多,最爲著名的當數還定三秦,敗楚取魏、背水一戰、平代破趙、服燕降齊、十面埋伏,逼死項王等,在這裏不一一敘述。也因這些戰役,造就了韓信兵無敗績的神話,也贏得了“漢初三傑”之一和“國士無雙”的美譽。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用兵如神的“神將”,卻坑死了劉邦的一位重要的謀士—酈食其。對於酈食其而言,這次韓信確實做了一次“豬隊友”。

酈食其

酈食其,陳留縣高陽人,又稱酈生,劉邦攻取咸陽後,尋訪名士,得酈生爲謀士。此時酈生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了。又因很愛喝酒,有“高陽酒徒”之稱,且和劉邦多飲酒歡醉,因此深得劉邦尊敬和器重。

公元前204年,楚漢對峙時期,酈食其多出奇計,其中建議劉邦奪取滎陽,佔據敖倉,獲得了鞏固的立足之地和糧食補給,爲漢軍日後的反敗爲勝奠定了基礎。劉邦聽後大喜,同時也爲怎樣攻取較爲強大的齊國而煩惱。

這時酈食其看出了劉邦的心思,便上言請命之身一人去遊說齊王,並向劉邦立下軍令狀,一定會讓齊王歸漢。劉邦自知酈食其才能出衆,也很信任他,之後便和酈食其一同暢飲整晚,喝的伶仃大醉。

不久,劉邦一方面再次出兵攻打滎陽,一方面任命酈食其出使齊國,遊說齊王田廣歸漢。

進入齊國後,酈食其面見齊王田廣,審時度勢,爲齊王分析天下局勢,人心向漢,楚軍已是強弩之末,天下各路諸侯羣起而攻之,並歷數項羽背信棄義之事。再以楚王不捨分封功臣,更以如果楚王奪得天下,齊王必不能自保爲由,對比漢王劉邦雖出身卑微,卻豁達大度,仁義之主爲名,遊說齊王。

齊王田廣聽到酈食其的話後,深信不疑,並立即表示同意歸漢。齊王於是放棄戰備,在齊國邊境,齊軍聽聞齊王欲歸漢,兵將皆放鬆警惕,不準備抵禦漢軍,士卒戰力大減。

在看到齊王卻有心歸漢後,酈食其也連忙派人通知劉邦,劉邦得知大喜,並立即遣信使通知韓信。可韓信帳中卻有多事之人—謀士蒯通。

此時韓信也已拿下趙國,正想要出兵伐齊,又聽聞酈食其已經勸降齊王,便準備撤兵,這時蒯通“提醒”韓信說,漢王沒讓將軍撤兵,你就應該攻打,而且讓酈生僅憑一人一口拿下齊國,我們不顯得很無能嗎?韓信聽後,便發兵攻打齊國。齊王見自己投降了,韓信還攻打自己,憤怒至極,將酈食其找來對質,酈食其見此情形,勸退韓信也無希望,便縱身躍進油鍋裏,被活活烹死了。最終,漢軍大敗齊軍,齊國滅亡。

楚漢傳奇——劉邦(陳道明劇照)

先不去說結果,單是韓信明知齊國歸漢,還貿然出兵一事就並非明智之舉。明明齊國已經答應歸附,韓信卻因爲蒯通的“爭功”言論而興兵攻打,不僅讓漢齊兩國將士再添傷亡,更讓齊國百姓再一次遭受戰火,同時,也害死了一位己方的重要隊友。如果當時齊王一心歸漢,那韓信的做法就太不厚道了。所幸結果還算好,假使韓信失敗,想必漢王也不會輕易放過他吧。

劉邦得知酈食其死後,痛心不已。但劉邦還要靠着韓信打天下,對韓信突然出兵伐齊,坑死酈生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對於酈食其來說,這位昔日朝堂上的同僚,戰場上的“神將”,這次卻一改往日可靠之風,變成了坑死自己的“豬隊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