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管理者怨言,企業管理不容易,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還是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道德經》倡導的無爲,告訴我們,事物發展都有其自身規律,人都有自理自治能力,所以聰明人是順其自然,無爲而治。無爲並不是無所作爲,換種思路想想,適當的給予員工發揮的空間,少管或者不管,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或許事半功倍。否則,越管越亂,越描越黑,操心太多反招員工反感。

《道德經》第七十五章: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

釋義:百姓生活飢困,是因爲統治者徵稅過多,所以百姓飽受飢餓。百姓難於統治,是因爲統治者政令繁多,所以百姓難於統治。百姓犯法,是因爲統治者奢侈腐化,搜刮民膏民脂,所以百姓以身試法。只有不追求奢侈生活的人,才比重視養生更高明。

研讀此篇,獲得感悟:無以生爲,賢於貴生。

一、切勿過度管理

有些管理者,事無鉅細,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掰扯半天。過度關注員工的工作狀況,甚至一些無關痛癢的行爲舉動,只要自己看不順眼,就要多說幾句,造成員工工作情緒上的緊張與反感。還有一類管理者近乎苛刻,連上廁所、中間休息、加班時間、衣着穿戴等都有嚴格的管制,遵循規定是對的,但一些領導所做的規定,着實讓人可笑。筆者有位朋友,在一家不足600平米的餐廳做店長,對員工天實施6S管理,一會講全面質量管理,一會又做流程改造,又去做六西格瑪、槓桿管理,甚至要求領班每天一份管理筆記,以及每週一份員工日常狀態監測表,更是對每位員工要求每週一份不少於一千字的工作感悟!最終結果,廚師長帶着餐廳所有廚師跳槽了!

二、博取衆人之長

要知道身爲管理或者領導的人,也不是所有層面的專家,事必躬親只會切斷大家的建言良策,太過自信,濫用自信,是盲目的表現。管的太多就是會把自己“忙死”,把員工培養成“廢人”、只知道執行的人。企業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如此。一個人的力量,永遠抵不上“衆人拾柴火焰高”。高瞻遠矚的企業領導,更願意充當“伯樂”的身份,去挖掘優秀人才,發揮每一個員工的長處,給予他們足夠的施展空間,利於團隊的培養和長久的發展。

而大多沒落的企業,通常都是管理上的過度,管理者領導水平的問題,恰恰這些領導會把原因歸咎到員工身上。對於這樣的企業來說,沒落是必然的!只有整合共創與調動人心,釋放每一個成員的潛能,纔是一個企業的真正軟實力。做不到這一點,倒閉也是活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