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知名書法家謝安鈞先生,通過簡短的交流,使我對其有了一些新的瞭解。

謝安鈞,現爲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委員,第九、十屆全國文代會代表,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祕書長,河南省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他自幼酷愛書法,8歲開始從柳體、漢隸、魏碑入手臨習書法,16歲入伍,24歲參加由河南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首屆中青年書法函授研修班的學習,受教於中州當代著名書法家李逸野先生。擅長魏碑、楚簡、行草、章草諸體,尤以章草馳譽書壇。

謝安鈞耕耘書壇數十年,在揣摩潛研古今章草書作中,逐漸形成了渾樸高古、大氣拙意、率真恬淡的藝術風格。他閒餘多有研習國畫,並且專攻大寫意山水。國畫作品誇張奔放的墨韻,可圈可點,山石寫意、烘托太行山險峻雄強氣勢、形色繪影,微妙且典雅。非比尋常的色彩變幻,猶顯厚重,頗有氣韻,極盡雄健曠達之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彰顯大格局、大氣象、大境界、大情懷。

一、博百家之長,成就魅力藝術

衆所周知,謝安鈞先生在書法創作方面,涉獵廣泛,諸體皆通,造詣成就有目共睹。其創作形式的多樣性,深受人們的追捧。無論是小行清秀典雅的扇面,大隸古樸遒勁的篇幅,或是章草酣暢渾厚的帖卷,均爲人折服!

近幾年來,謝安均先生深研於大草書,遊習於張旭、懷素之中,下行筆觸於黃庭堅、祝允明等著名草書大家。博取古今,用筆多變,創作技法大膽出新,用墨多有講究,深刻挖掘宿墨、枯墨等的變化,給書法創作,煥發出濃重的神彩。讀其草書,古樸凝重、渾厚大氣。每幅作品遙相呼應,上下互爲貫氣。觀其字勢,橫向的一舒一展,牽絲縈帶、纏綿連接,筆畫的粗細輕重變化有致、收筆自如,別有行雲流水、無拘無束的詩意和畫境。謝安均先生在書法創作方面,保留傳統行法的同時,多有創新元素融匯其中,逐漸成放出典雅的人文氣勢。因而,其字法結構也更加精美奔逸。在用墨語言方面,小字章草婀娜多姿、顧盼含情,書卷之氣十足;大字章草形神兼備、灑脫奔放,展現了厚朴爛漫的韻味,顯示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創作實力及文化底蘊。

這無疑,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更爲我國書壇藝術提供了一種字體的特殊風貌,成爲中華傳統書法藝術中一種極具獨特魅力的表現形式。

二、立歷史潮頭,傳承中原書風

文字始於河南,書法自古興盛。早在1986年,正式提出“中原書風”。當時河南省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河南省中青年書法家十五人墨海弄潮展”,以羣體形式推出中青年書家,轟動中外書法界。“中原書風”概念首次被提出,亦湧現了張海、李剛田、王寶貴、劉順、王澄、周俊傑等一批實力書家。

一地書風的興盛,離不開“傳承”這個大的主題。多年來,謝安鈞先生作爲河南省書協副主席兼祕書長,爲了中原書風的繼承與發展,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事業,親自編纂書法教學講義,開展多次書法培訓講座。爲了培養和提高孩子們的書法興趣,增強對漢字文化的認同與學習,他更是親身到河南多地,與學生們一起拿起毛筆,感受翰墨書香。盡力指導了很多書法愛好者以及中小學書法老師。更是在每年春節前夕,帶領河南省書協藝術家、文藝志願者奔赴各地開展義寫春聯活動,深受廣大羣衆的喜愛與讚美。

一路走來,謝安鈞先生抱着一個藝術家極度包容和與時俱進的精神氣質,置身於歷史之潮頭,以敢爲人先的氣魄,樂於奉獻的情懷,在積澱中原書風的基礎上,提出了打造中原書派的構想,並在今年年底準備申報立項,使河南書法樹立新的標杆,爲弘揚中國書法不斷地貢獻着應有的力量。(作者系名人名家雜誌社執行總編丁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