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在古時被稱爲“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喻意繁榮昌盛、團結和睦,又有“多子多孫”和“笑口常開”的吉祥佳兆。因而,在中國花鳥畫中,石榴是畫家常選題材。畫家借物抒懷,通過對石榴的描繪,既體現碩果累累豐收之狀,又表達了執着堅定的信念和奮發向上的品格精神。

縱觀歷史長河,在中國畫名家中,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畫家本身具有代表性題材作品。如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畫蝦、黃胄畫驢、李可染畫牛等。不過,擅畫石榴的名家還是寥寥無幾。多年以來,張毅敏老師的石榴畫作品,獨具藝術魅力,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

張毅敏,以擅長畫石榴而聞名於世。現爲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會員、著名書畫家。從小在農村老家院子裏石榴樹下生活長大的他,對石榴有着一種特別的情結,在衆多花鳥畫題材中,選擇了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觸的石榴,作爲研究對象。張毅敏研讀古今中外大量石榴畫作品,取百家之長,經過三十餘年的不斷探索,無數次寫生、創作,再寫生、再創作。形成了獨具個人風格的佳作。他的作品取法自然,生動傳神,巨幅作品彰顯氣勢,小幅作品耐人尋味。受到了衆多書畫愛好者及各大收藏機構的喜愛,國內評論家都一致給以雅俗共賞的評價。

觀張毅敏的石榴畫,枝幹蒼勁雄厚,枝葉疏密有致,花卉木石筆墨柔順酣暢,或縱橫恣肆,或氣勢雄強,或靈動有形。筆下的石榴,果實紅豔飽滿,色澤清晰明快。且注重細節的把握,裂開口的石榴果,在張毅敏老師的筆下生動鮮活,石榴籽和石榴膜傳神有加,使人垂涎。其作品行筆勁逸瀟灑,設色雅緻豐富,看似寫實、隨意,實則完全脫離了形的束縛。這種墨與色的搭配交融,完全自成風格,帶於觀者一種典雅清新的視覺享受,給以歡快、喜悅之感。

細細品鑑,不難發現,張毅敏的作品無論是用墨結韻,抑或是空間架構,枝葉前後、濃淡、虛實關係,把握的均恰到好處,自然流暢。與以往石榴畫家寫意不同,張毅敏的作品,更兼備事物的神像與本相,在細節描寫上,一筆一色,行氣純正,靈氣十足。以不變推化萬千姿態,彰顯了用筆着色的絕妙之處。其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底,賦有哲思的靈氣,使得其筆下的作品濃淡自然,清秀飄逸,並且既有形,又有神,表達了形與神的意趣。二者的完美兼備,不可不說是對傳統石榴畫的一次重要創新。

麻雀也是張毅敏老師最喜愛畫的題材,這也源自於他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以麻雀爲玩伴的經歷。其中的一幅《捉雀圖》,就是兒時生活的回憶,此作品在一次畫展上曾引起轟動,觸動了很多曾經在農村長大人的共鳴。此後,張毅敏更加專注研究畫雀的課題。爲了觀察寫生,他養過麻雀,還專門開車到農村麥場、穀子地等,在車頭上放些食物,然後坐在車裏靜候麻雀在自己的車頭上活動,隨即觀察、拍照、寫生。麻雀的飛、跳、俯、仰、啄食、打鬥等多種動態,均熟記於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才能看到千姿百態、生動活潑的麻雀。

張毅敏的石榴、麻雀作品是採取小寫意的方法創作的。他曾經對筆者說,曾也嘗試用大寫意或工筆的方法創作,效果都不理想。他認爲,小寫意對錶現花鳥題材發展空間極大,小寫意可以讓人深入的時候更深入,放鬆的時候更放鬆。這大概也是畫家的的一種釋然情懷吧!

張毅敏說:“每當國慶或重大節日舉辦畫展,我都喜歡畫石榴題材的作品,表達豐收喜悅之情。我在石榴畫裏就可以看見我們的國家,其碩大飽滿的天地之果,正懷抱着親密無間的一個個子民”。是呀!這如同“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一樣。願張毅敏老師的石榴、麻雀等國畫作品能夠豐富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作者系名人名家雜誌社執行總編丁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