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正当成都市民陶醉于“锦江夜游”的酷炫体验,恣意于千载天府文化中穿越遨游,在距离成都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邛崃,“崃劲汉服”主题新年市集盛大开市

逛老巷子也可以特“崃劲”

这一场别具特色的年货盛会装点了邛崃全新打造的铁花巷特色文化街区,宣告这一条小街巷的蝶变新生——青砖墙、红灯笼、特色墙画,还有身着汉服的摊主在售卖各种美食、小饰品,走在市集上,浓浓的中国风扑面而来,大家逛市集、吃美食、买年货,体验了投壶、蹴鞠、猜灯谜等传统节庆项目,体验到浓浓的年味儿。

《史记•货值列传》载:“邛都出铜,临邛出铁。”铁花巷曾经是冶铁大户——卓氏家族的大型冶铁基地之一,如今是邛崃市区内一片颇有年龄的瓦房区。近年来,巷内居民楼栋外墙破损老化,路面变得坑洼不平,新旧不一的门店招牌显得杂乱无章。而如今,这里开始“变脸”,拥有千年历史的老巷道重新焕发出青春,成为邛崃市去年“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的“第一弹”。

“铁花”的得名是因地表下有大量古代冶铁铁渣。《史记•货殖列传》里写:“秦破赵,迁卓氏。”“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大意是讲当年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被秦王迁至邛崃,冶铁致富,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西汉初年,卓王孙在此采炼生铁、铸造铁具,产品经古蜀道远销至滇黔和南亚、西亚,西汉以降,官府还曾在临邛专设铁官。

千百年来,铁花巷风物以及铁花巷名称无不传递着来自历史的余绪和底蕴,作为卓王孙冶铁的历史遗址,是展示古临邛汉文化和产业盛况的重要文化地理坐标,见证了古代临邛的繁庶,历史辉煌,是文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现文化名城物质、文化底蕴的重点区域。

邛崃市旅投集团的工作人员陶涛介绍说,在决定要做铁花巷改造项目之初,他们就打定主意,要将铁花巷打造成为背街小巷的整治样板,使之成为彰显邛崃城市文化与文创休闲相结合的特色街区,实现与“文君里”的文化延伸对接。

陶涛自己的经历就很能代表邛崃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年轻人。他从小在邛崃长大,穿街过巷,对家乡的老巷子有很深厚的感情,外出上大学之后留在了别的城市工作,直到有一年过年返乡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巨变,毅然决定回家乡工作,立志要亲手设计和改造邛崃。

铁花巷还只是充满热血的邛崃年轻人们迈出的第一步。

铁花巷改造项目包括主巷一条,长570米;支巷12条,长1290米;合计总长1860米。邛崃市旅投集团针对性地提出以“文化立巷、风貌靓巷、业态兴巷”的思路,按“移步换景”的原则,充分融入文化创意,将铁花巷按主题分为历史文化区、市井风情区、时尚美食区,尤以主巷和相连支巷为重点,根据建筑原状不同风格和结构特点提升改造,同时因地制宜做精做细每一处节点景观、每一栋房屋、每一段围墙、每一座门头、每一扇窗,体现历史变迁和建筑肌理发展脉络。

所谓“文化立巷”,指的是通过设计创意、互动体验等形式,打造大汉临邛、铁花探秘、长乐未央、铁器流光、融秦铸汉、铁花传奇六个文化主题节点,全面融入街头美食文化、市井文化、电影文化、冶铁和南丝路文化。比如,以“赴临邛、冶铁忙、邓通铸币、南丝路”为主题,绘制铁花历史长卷,墙面的彩绘就反反复复画了铲去重画……经历了好多次修改。

此外,他们以现有庭院美食为基础,引入各种美食、小吃、民间工艺等业态,打造集庭院美食、街巷小吃、文创产品为特色的“铁花坝邛崃美食家”文化美食特色街区,使之成为充分彰显邛崃历史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的特色街区。

访临邛,老街巷肌理清晰可见

“清晰阳光落在狭长的青色院墙,清风拂过小巷凝结着花香,老人们躺在摇椅上乘凉,摇摇蒲扇笑声也随风飘扬……回想年少的那些过往,又再次回到我的小巷,聊聊闲话也能清晨到傍晚,我们穿过一巷一巷……”

以上的段落来自《邛崃巷子》的歌词,歌曲的评论区成为年轻一代邛崃人的大型“认亲”现场,大家都在问:文庙街、考棚巷、何家巷、水巷子、文脉巷、铁花巷、幸福巷、胡巷子、王烧坊、泰石巷、都官巷……你来自哪个巷?曾经在哪个巷子与谁擦肩而过?

像铁花巷一样充满记忆、温度和历史的老街巷,在邛崃还有一百多条(也有说是三百多条)。任意采访一个上了点年纪的邛崃本地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邛崃是成都街巷最多的县城”,说完还会特别强调一句:“是最多哦!不是之一。

临邛古城,巴蜀四大古城之一。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置蜀郡。公元前311年,秦将张仪和郡守张若按秦都咸阳建制兴筑了成都、郫城和临邛三城的城垣。因临邛故地素有邛民聚居,故取名临邛。临邛城店肆林立,规模宏大,城址依然在今邛崃临邛镇。据《华阳国志•蜀志》载:“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造作下仓,上皆有屋,而置观楼射栏。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临邛和成都一样,城址未变,结构依然,成为成都平原风水古城的范本。2平方公里临邛古城区仍然保留着山水古城的“丁十井”型传统格局,“一环两街、六院二十七巷”的历史城区街巷肌理仍然清晰可见。

如果说,街巷是一个城市的年轮,那么,街巷越多越老,表明这个城市的历史底蕴越深厚。一道道年轮留下了城市的记忆,丝路文化、文君文化、邛酒文化等临邛古城记忆仍流淌在城市的历史中,散落在城市的街巷里。可以说,这些街巷已成为了古城历史的见证,串起了临邛古城2300多年的史事,是人们乡愁的寄托。

沿着古城街巷的石板,我们自然而然可以走进历史深处,似乎下一个拐角就能看到“皓腕凝霜雪”的卓文君正在街边小店当垆卖酒,你能不一饮而尽?而逶迤矮墙那边渐行渐近的跫音,可是你命中注定要遇见的“真命天子”?

对标上海思南公馆再出发

元宵节当日,邛崃市正式启动了文脉巷片区街巷复兴项目,对标的榜样是上海思南公馆。

思南公馆历史风貌别墅群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域,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随后的十年里,51幢花园洋房陆续建成,荟萃海派建筑艺术与特色,吸引了柳亚子、梅兰芳等社会知名人士迁入,一时成为上流社会的居停和会聚之所。

近百年后,这个区域的房屋年久失修。基于保留保护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和恢复片区深厚历史人文底蕴的迫切需要,2009年,上海市黄埔区政府开启了对思南公馆片区的整体规划打造,重塑区域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进行历史建筑风貌修复与街区功能再造,至2010年9月全面完成街区更新改造,正式对外开放。

通过持续业态培育、文化氛围营造,思南公馆日益成为上海城市旅游新地标和公共空间文化活动风向标。总体上看,规划改造后的思南公馆非常成功,建筑可阅读、文脉可延续、历史可触摸、时尚可体验。公馆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的交相辉映,启发着“临邛巷子”的再造与更新,整体项目将文脉巷片区作为突破口,推进临邛古城保护性改造,重塑古城形态、文态和价值,打造城市郊区新城的文化地标。

其总体方向是立足地域特点,通过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规划重塑,整体展现临邛古城小巷通幽、围巷筑院的城建文化,寻踪临邛巷子文化的主肌理与“一脉灌三池”的城建历史,呈现临邛古城传统民居以族而聚、因聚成巷的川西传统聚落文化,感受丝路首驿建筑风貌多元、相融共生、和谐包容的古城气质。同时完善功能,营造古城时尚多元的消费场景。合理分布文化、商业、住宅、公共服务空间与比例,以一个综合地下空间与多个街巷广场公园串联街巷空间,利用保留保护建筑植入文化与公共服务功能业态,立足本地市民与外来游客两个市场消费主体,建设“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古城旅游”三大市集,营造多元场景、激发街区活力。

比如,利用清代诗人吴江、画家罗衡斋等名人旧居和竹藤社、布鞋社、临邛茶社“三社”旧址,植入诗画琴歌、技艺茶酒等文创体验及阅读空间,营造丝路古城文化消费场景;利用周宅、王家大院等保留传统院落及部分规划自主改造院落,发展高端商务、特色民宿、主题客栈等新经济业态,再现丝路首驿会馆文化、旅居文化;以有美巷子及部分收储整体改造地块开发建设特色商业街为主要载体,引入中高端餐饮、精品商业卖场、商务办公、空间艺术等业态功能,构建传统与现代、市井与时尚、文化与消费的城市客厅。

这其中,最重要的始终是文化引领,激发古城活力,实现价值叠加:文脉巷片区更新改造,将以“临邛巷子”与“崃创市集”两大城市品牌为统揽,营造街区文化与消费活力;以“临邛巷子”文化体验,找寻城市筑城历史,了解川西多元建筑文化与空间艺术,感受城市小巷闹中取静的旅居体验;以“崃创市集”文创文博展示品牌,聚集文化名家、创意人才,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塑造“文脉艺术之家”“文脉会客厅”等大众文化品牌,提升市民与游客参与文化生活的兴趣与自觉,让文化艺术滋润街区空间、文化活动滋养市民情怀、文化氛围激发街区活力,让街区成为城市里“开放的文化空间”,更是一处追寻历史融贯古今的窗口。

除了街区中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静态的、无声的载体,街区中的居民,更是传承历史文化根脉的动态的、灵动的生活载体,人们身上传承着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市井文化”。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坚持以“有温度的社区”为理念,给本地居民多种安置选择。通过留住部分原住居民,保存原有街巷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让游客体验到历史文化街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最终,所有的规划与建设都旨在将发扬传承历史文化与商业经营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整个古城街区“有底蕴、有文化、有温度、有活力、可持续”。

文_本刊主笔>侯雯雯

摄影_韩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