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道的成都人,今天,我想聊一聊新华公园。

在老成都的记忆中,新华公园和游乐园简直就是地标级的存在。这里曾经是整个城市的休闲娱乐中心,也是一个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几乎每个成都人的童年里,都有一张在这里的照片。

时光退回到20多年前,在那个不知道迪士尼、没有欢乐谷的年代,让人口水直流的电烤箱肉串、五角钱转一手的糖饼儿还有甜咪咪的缴缴糖以及碰碰车、“摇摇”马和公主列车……好吃又好耍的新华公园是仅次于游乐园的宇宙第二好耍公园。

每一个让人难忘的节假日,70、80的小伙伴们几乎都是坐在爸爸妈妈自行车架子上,从四面八方“杀”到这里,欢度假期。

现如今,游乐园已关张,新华公园在改造之后存留了下来。

如今的新华公园已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场地,而是作为了一个片区的代名词。

“新华公园那边有家烧烤味道可以哦”

……

新华公园,成为了成都知名的美食集散地之一。

新华公园的美食是带着浓厚市井气的,这里说的市井并非贬义,恰恰相反,反而是成都人骨子里豁达好客的一种体现。

80年代的老城东分布着很多工厂,所以一个老社区里基本上都是工厂的工友,亲戚朋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下班都能找到十几二十个人一起做伴儿,说说笑笑去上工,晚上有结伴回来,在饭桌子上继续推杯换盏不断夯实着彼此的友情。

时代在变化,为了谋求新的生计,这里一楼的住户选择开店,而小面摊和串串店对于她们而言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再加上没有房租成本,价格也便宜,周围邻居时常照顾着,生意也就这样做了起来。

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背景下,如今,新华公园附近的美食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和城南高大上的各式外国餐厅相比,新华公园附近有着更多老成都的影子。

烟袋巷八宝粥

这家店最早开在春熙路,拆迁之后就搬到了双林路,几十年的老字号了,八宝粥依然还是小时候的味道,粘糯爽口。但是这家最出彩的,却是火锅粉儿和甜水面。

火锅粉就是那种小时候吃的锑锅串串的味道,麻辣鲜香还有厚重的老油味道,不管其他时刻怎么想,反正我是一点都不介意的。火锅粉上面的笋子牛肉臊子味道也很正,辣是真的辣,但是香也是真的香。

千万不要放过甜水面,给面打作料的阿姨手艺是真的出神入化,高峰期经常看到她一只手端四五碗面,麻利娴熟地打着配料,关键是分量拿捏得很到位,连加芝麻酱的幅度都一模一样,满满的甜香,一口粉儿一口面,解辣去腻,巴适。

火锅粉10元,甜水面8元,八宝粥6元,品一品这个价格,相当良心了。

香菇秦肥肠

这是一家在双林路的老小区开了20多年的肥肠店,店主是一对老夫妇,每天只卖一锅,卖完就收摊了。食客大多是小区里面的居民,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老邻居些老照顾生意,但是最近却便成为了一个网红吃客打卡的热门摊位,老两口也觉得有点好笑。二十多年了,都准备关张安度晚年的时候,居然莫名其妙的火了起来,这个世界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肥肠卤得很耙和,用勺子都可以割断,关键是里面的油膘都洗得干干净净,店子虽然小,但是对待食材一点儿都不马虎。你去摊子上,老板会热情的帮你一根一根的夹出来让你挑,当然,你可以可以自己去夹看对眼的那一根然后喊老板给你称。

个人觉得味道非常复古,就是那种小时候的卤肉味道,咸香咸香的,但是又不觉得腻,60块钱一斤,看起来不便宜,但是卤肥肠这个产品的均价基本也就是45-60元/斤之间,买个二两吃一吃,还是不算贵。

这又是一个厉害的“老家伙”,一不小心就在这里开了二十多年了。位置也很特殊,开在新华公园后门的老小区里面,隔着一个栏杆,几十年来从来没把摊摊摆出来过。老板非常自信的说他是全成都最资格的蛋烘糕,独家秘方,千金不卖,闭上眼睛就能吃出鸡蛋的味道。虽然觉得略有点浮夸,但架不住这也是一家从小吃到大的小摊摊啊。

芝麻白糖是必点,刚烤出来的蛋烘糕的皮皮又酥又香,从二十年前的五毛一个到现在的五元一个,口味也从以前的咸味和芝麻白糖到现在乌泱泱的十几二十种,其实在食客心中味道已不重要,怀旧才是终极诉求。

难怪有美食博主说:新华公园才是成都美食藏龙卧虎的地方。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话说的没头没脑,但是去住在这附近的老居民,却总是笑而不语。

因为这里的老字号实在是不胜枚举,可能随便一家街边小店,都是老邻居们拖家带口吃了几十年的摊子。美食即生活,成都人念旧,重情。

能保持几十年不变的味道和人气,恐怕也只有新华公园这个地方才能做到了。

地方风味,既是历久弥深的岁月之味,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载体。新华公园,作为城市新旧交替的一个回忆级地标,这里存留下来的美食,更多的,是源于成都人一份儿时的记忆,和一份深厚的情意。

文_ 本刊记者 > 曹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