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别报道⑤ | 鱼凫,理想生活四千年 · 未来的开拓者

"

当我们谈论鱼凫的时候,我们 谈论的是历史,也是现在,更是未来。我们想要探究鱼凫文化的因子是如何浸润和塑造着今日温江,而其精神又是怎样代代相传、开创未来。

"

《天府文化 》 5月刊

鱼凫

理想生活四千年

鱼凫文化作为古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与特质充分展现出古蜀文化的优秀品质——锐意进取、同心包容、创新务实。

锐意进取是鱼凫文化的内在动力,同心包容是鱼凫文化的外在表达,创新务实是鱼凫文化的基本内涵,三者共同奠定了鱼凫治蜀兴蜀的基础,成为古蜀文明得以存续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蜀地长久繁荣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温江作为鱼凫时期的治所地,在温江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的今天,锐意进取、同心包容、创新务实的鱼凫文化正是其发展原动力。

1

锐意进取 不畏艰难勇迁徙,立足发展创繁荣

在鱼凫氏的领导下,古蜀先民从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族群日益壮大繁荣。持续不断的疆域开拓和经济发展的背后,是鱼凫氏锐意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蜀地传承千百年而不绝,为“天府之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鱼凫氏族早期以渔猎为生,渔猎的生活并非易事,时常需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争,因此鱼凫氏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品质和进取精神就显得十分明显。随着鱼凫氏的不断壮大,蜀民逐渐向东南方向的成都平原发展,在向成都平原进发时,必然会遇到各种险阻,既要与自然环境相抗争,又要与其他氏族争夺生产资源,这既是对鱼凫氏的考验,其过程也是对其进取精神的充分展现。据考,鱼凫氏在斗争中兼并了蚕丛氏。据守温江后,鱼凫氏开始了对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的持续开发。数百年间,鱼凫氏不断扩充其领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逐步将势力范围向周边延伸,最终实现了对蜀地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正是鱼凫氏通过自身的不断强大和努力开拓实现了对沃野天府的掌控。有了这种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才有鱼凫氏对古蜀各部族的统一,进一步创造辉煌的古蜀文明。

鱼凫氏族自岷江上游进入成都平原后,因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之生产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就更为重视整个部族的经济发展。温江位于岷江东岸,地势平坦,早在先秦时期这里便水草丰茂,气候宜人,既有适合渔猎生产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很适合发展农业垦殖。有了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鱼凫氏便定居于此,建立都城,开展生产与生活。鱼凫古城有可能延续和使用时期较长,人口也较多,是当时成都平原人们聚居活动的中心之一。

鱼凫氏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促使其部落不断强大的同时,也带动了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鱼凫氏最终实现古蜀的统一,也与其注重经济发展,敢于改变渔猎生活而转向农耕生活,实现定居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此一来,既改变了旧有的经济结构,又促进了文化的不断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撑鱼凫氏从事农耕,修建早期定居点,最终实现了族群的发展强大。

2

同心包容 融合部族齐共荣,文化交流同前行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交错杂居,彼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格局下,各部族迁徙、融合、共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鱼凫文化正是其缩影。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既有代表鱼凫的文化符号青铜神树、神鸟等,也有代表蚕丛氏的文化符号“纵目人”,表明了鱼凫氏与蚕丛氏的深度融合。文明往往是多源而多元的,古蜀文明正是华夏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文明的源流之一。上古时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由分散的氏族形成了部落,再由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由部落联盟形成了部族,经过不断交汇融合,封闭的社会结构被打开,形成了更大的民族,地区性的文明随之而终,共同进入了大的文明系列之中,成了古蜀文明、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从考古发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从鱼凫城遗址、三星堆遗址,再到金沙遗址,关于鱼凫的遗迹从未消失,且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星堆出土金杖末端的纹饰,鸟、人、鱼、箭

如在礼器上,从金沙村遗址出土的礼器大部分与三星堆相同,特别是在金器上,金沙村遗址出土的金器在造型和风格上与三星堆遗址的金器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三星堆文明在突然消亡后,并没有从这块土地上灭绝,古蜀人悄然迁徙到了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继续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发展着。鱼凫族得到了后继者杜宇族的接纳,“心手文”(开明氏青铜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字符号之一)是开明氏的文字,这个字的意思,应是捍卫鱼凫,同仇敌忾。开明族受到杜宇一族的禅让,表明他们两族或同是鱼凫后裔子孙,两族心手相连,同心共荣。

正是靠着同心同德的精神、包容凝聚的思想,鱼凫时代的统领者在温江建立了多元融合的鱼凫王国;后迁至广汉三星堆,集长期和平发展积累之力,在 3000 多年前建立了鱼凫国都,一个灿烂的鱼凫时代正式开启。鱼凫时代所留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较分析鱼凫古城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可以发现相同的文化特征,证实两者间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学习,加速了古蜀先民技术和生活方式的革新。一般认为,成都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在建筑形制上可能受到了长江中游地区古城的影响。那时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筑城经验,他们迁徙到成都平原后,将自己已有的筑城经验一并带入,与原住民一起,共同建起了一座座新的城池。

温江金马河畔的鲁家滩湿地公园

供图/东方IC

3

创新务实 时代进步需创新,治蜀兴蜀靠务实

面对危险的自然环境,蜀之先辈们迸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在艺术文化、生产方式、水利工程等多方面勇于创新,敢于攻坚,将想象力落到实地,留下了无数跨时代的成果,将古蜀文明推上新的高度。艺术文化方面,宝墩文化、鱼凫文化、三星堆文化作为古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后人们了解古蜀人民生产生活的纽带,而三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是目前学者们努力挖掘和探索的方向。根据历史文献以及出土的器物研究发现,鱼凫文化之所以在三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在三者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和延续了宝墩文化,同时又通过不断创新,为三星堆文化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生产方式方面,历史文献与考古发掘对照,可初步拟出鱼凫部族生产方式演进的框架——鱼凫族虽然早先可能是渔猎族群,但到夏商时期已经是农业为主,且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强大族群;与此同时,渔猎作为文化传统和农业的补充,仍有其意义。从岷江最早诞生的江源农业,其初始应在岷山及其沿山地带,当时还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直到古蜀先民迁徙到成都平原,才发展出了更先进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自古温润宜耕的温江区域是成都平原最早的传统农业奠基区域,温江寿安镇长青村中有传说中的柏灌王墓。据一些学者研究,柏灌是古蜀先民中最早疏导江水用于灌溉的部族,而鱼凫氏在成都平原占据主导地位后,继承发扬了柏灌的生产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探索排水灌溉农业的生产方式,寻找农业定居点,为发展传统农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温江区万春镇鱼凫村

图:金温江

水利工程方面,早在宝墩文化时期,蜀地已经广泛出现干栏式建筑,说明先民已经初步具备开发平原多水地带、发展农业的能力,宝墩文化诸城及其体现出的水利技术水平,足以证明这一点。温江鱼凫城是成都平原上承袭宝墩文化的最大古城,是这一区域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鱼凫古城整个城址复原平面形状为规则六边形,且两边平行,总面积为 40 万平方米,在成都平原目前发现和确定的六个早期城址中面积居第二。古城突破了一般以四方形为城垣的筑城法,依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的地势,其西垣与东垣基本平行为正南北向,东北垣与西南垣平行向西倾斜,西北垣与东南垣则平行向东倾斜,东北垣与西北垣相交处 120°角向正北面。鉴于成都平原的水流为西北向东南流,考古人员推断这一独特的城垣建筑很可能是出于防洪的考虑。从目前考古发现而言,在鱼凫城所处的时期,人们为了避免河水泛滥时的灾患,通常生活在大河附近高出四周的台地上,鱼凫古城正是这样一座建在台地上的城,六边形的城垣,顺地势而为,既可避免洪水对城垣正面的冲击,亦省去了四方形城垣四角在洪水时最易损毁的隐患,让人不得不赞叹古蜀先民天人合一的智慧和创造力。

鱼凫氏统领古蜀诸部在川西平原生息繁衍,逐步建造自己的家园,从渔猎时代逐渐走向农耕时代。这不仅是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进步,更是古蜀先民锐意进取、同心包容、创新务实精神的体现,渐渐植根于成都平原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蜀地后人——辉煌灿烂的鱼凫文化最终融汇入了天府文化的大河之中,源远流长,滋养后世。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快来get本期新刊吧

Chengdu Time

成都时间

⚪ 场景营城 产品赋能

⚪ “飞碟”封顶

⚪ 中欧班列 突破万列

⚪ 成都文创 云上发力

Dialogue

对 话

大师的进取心

Viewpoint

城市观察

整个望平街都变了

Chengdu story

成都故事

成都不打烊

Special Report

⚪ 鱼凫,理想生活四千年

Creativity

创 客

成都色彩养成记

⚪ 书海摆渡人

ART

艺 术

执着于巴蜀故土的中国声音

⚪ 不拘绳墨 丹青不渝

Fashion

时 尚

湖:一座城的精神坐标

Journey

行 游

行走不列颠

Place Name

人 物

成都才子王悦笛 地名达人炼成记

Ecology

绿 色

垃圾分类 生活新时尚

Exhibitions

博 物

成都艺术盛宴

杂志征订

杂志铺官网: www.zazhipu.com

京东商城: www.jd.com

邮发代号:62-627

成都市区销售渠道

方所书店、言几又书店

今日阅读书店、布克书店

散花书屋、钟书阁、三联韬奋书店

记者 | 侯雯雯

编辑 | 毛瑞

策划·监制| 苑海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