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到 5 月 9 日,創維在「2019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上更是發佈了全球首臺8K AIoT 5G OLED電視,背後是早已佈局的 8K 技術。不難看出,創維能實現如今「中國每賣兩臺OLED電視,就有一臺是創維」,關鍵便在於其入局便從「缺芯少屏」癥結出發發力底層技術,更早一步實現關鍵技術的落地。

儘管故事遠沒有智能手機的「連接萬物」那麼性感,但電視作爲普及程度最高的內容終端,幾乎直接參與了近年來絕大部分技術迭代與市場變革。

自然,風口變幻之時,電視行業也曾染上激進與浮躁。印象中,甚至在寬帶尚未普及之時,我便在傳統賣場目睹過導購演示自帶鼠標與鍵盤的所謂「上網衝浪電視」。

如此投機的產物,自然很快被掃進故紙堆中。

但行業迫切謀求新技術升級不僅從未改變,更湧現出了「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實力型玩家。先不提名,我們先梳理一下:

一邊是代表現在的 4K 走向普及,央視去年 10 月上線國內首個上星超高清電視頻道「CCTV-4K」後,隨後便於12月宣佈與其確立獨家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一邊是代表未來的 8K 前沿佔位,今年 5 月 9 日的「2019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上,正式發佈全球首臺 8K AIoT 5G OLED 電視。

故事的主角正是創維。

如果再結合銷售成績看,「創維速度」就顯得更加說服力了:

在奧維雲網近日公佈的《中國彩電整體市場月度全渠道推總分析報告》中,創維摘得 2019 年第一季度電視行業國內全渠道銷售量及銷售額「雙第一」,成功逆勢增長。

不難看出,創維在這一輪火熱的 5G+超高清推動的行業變革中,已經拿到了入場券。那麼問題來了,創維是如何獲得消費端與產業端的雙雙認可?

足夠“硬核”的研發實力

「硬核」一詞最早來自於音樂,如今被泛用爲形容某種行爲「堅持,不信邪」後,已經很難爲其賦予一個足夠清晰的定義。不過,創維的濃厚的「理工男」氣質,倒是當年的硬核程序員們有某種契合。

作爲一種「古老」的產品形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便逐漸走進尋常家庭,實現「從 0 到 1」的突破。但電視極高的普及率與極長的生命週期,使得技術革新在用戶層面難以感知。

一個極好的例子是,2013 所謂的「互聯網電視時代」 拉開帷幕,經 2014 年的市場驗證與廠商觀望後,「新物種」迎來全面爆發:聯想17TV、暴風、微鯨、風行、TCL雷鳥……一大波新品牌湧入電視行業,但又在短短四五年間歸於沉寂。

究其原因,在於「核心科技」的缺失。

看似一半價格買到大電視,卻要花費數倍精力應對千奇百怪的質量和品控問題、朝不保夕的售後服務。而更重要的是,這一批打着「硬件免費,服務賺錢」旗號的投機者,實際上是通過最大限度的簡配,才得以實現極低的價格。

但消費者訴求的不斷提升,正逐步推動電視從剛需型消費轉向享樂型消費。

市場已經給出足夠的反饋。以往被戲稱「叫好不叫座」的索尼牢牢佔住高端市場的第一陣營;以「價格屠夫」的姿態在 2017 拿下線上銷售雙冠的夏普,也在之後宣佈退出低端價格戰。

創維可能是最早察覺到這一變化的廠商。

一方面,體現在 All In OLED 的力度。

很大程度上,「創維速度」就代表了國產力量。因爲 OLED 在高質量片源上的完美黑場、高速響應等優勢,早在 2008 年,創維便已提前佈局 OLED;2013 年,創維推出中國首臺 OLED 電視;2015 年成功量產 4K OLED 電視;2016 年,創維攜手京東方推出首臺中國自主研發 OLED 電視。

再到 5 月 9 日,創維在「2019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上更是發佈了全球首臺8K AIoT 5G OLED電視,背後是早已佈局的 8K 技術。

不難看出,創維能實現如今「中國每賣兩臺OLED電視,就有一臺是創維」,關鍵便在於其入局便從「缺芯少屏」癥結出發發力底層技術,更早一步實現關鍵技術的落地。

另一方面,則源於創維極強的技術整合創新能力。

比如,創維「看家本領」之一的變色龍AI獨立畫質芯片,其採用了 AI 技術對圖形進行搜索、識別和重構,針對性地還原極具臨場感的高品質影像,以此實現畫質突破。

而音質方面,創維則拿出了 CSO(Crystal Sound OLED)技術:將 OLED 面板作爲震動單元,實現屏幕發聲。配合 Dobly ATMOS soundbar 技術,將真正意義上的三維全景聲變成了可能。

不難看出,電視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即爲影像技術的不斷革新,創維這類「理工男」將愈發喫香。

深厚的內容運營實力

一個各路調研機構得出,且也已經被習以爲常的事實是:電視的「傢俱化」。

具體而言,當大部分消費者被問及「爲什麼購買電視機」時,大部分回答不是「我喜歡看電視」,而是「應該買一臺電視」。在他們看來,哪怕平時根本不看,但是裝修新房時,總不能讓電視牆前空空如也。

央視和少兒頻道的收視勝利,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這一現象。甚至很多時候,電視只是有客上門時的某種「尷尬緩解器」。

是用戶不消費視頻內容了嗎?顯然不是。但爲何電視明明屏幕更大,體驗更好,用戶卻寧願忍受手機那小小的一方屏幕?箇中緣由,參考如今搶走大家時間越來越多的抖音。

去年 11 月,酷開系統 7.0 正式發佈,宣告開啓 OTT 2.0 時代:

傳統 OTT 的圖文模式升級爲「視頻流」;全時 AI 語音操控真正將交互「去介質化」;底層則是,基於大數據的內容推薦,爲用戶提供了更爲高效的沉浸式體驗。

當「刷電視」的體驗與「刷手機」無異,超清大屏自然對手機形成了「降維打擊」:

系統層面,創維甚至逐漸有了「基礎設施」的地位。酷開系統已經被預置到 16 個品牌的電視中,終端激活量近 3800 萬,繼續保持中國 OTT 市場份額第一。

甚至不少家電論壇都能看到「檸檬精們」,在詢問能否爲自己電視刷上酷開系統,真正坐下來好好享受不用費心「找資源」的閒暇時光。

優質內容運營的優勢,不在於僅僅滿足絕對數量上的「多」,而在於襯托出電視的「質」。

上文聊過,電視行業陷於價格的深淵,其中關鍵的原因之一是,消費者很難感知不同產品之間的體驗差別。以創維技術積累最深的 OLED 爲例,其相對於傳統 LCD 電視最大優勢之一,即其自發光工作原理帶來的超高對比度,在表現明暗對比強烈的場景時,有着更好的畫面寬容度,將暗處細節逐一呈現。

但享受震撼細節的前提是,用戶需要準備好 HDR 片源,這無疑門檻極高。創維則憑藉着終端數與酷開系統的產業鏈佈局,贏得愛奇藝與騰訊投資,拿下了國內 TOP2 互聯網視頻內容資源,大量優質 4K超清、HDR 視頻內容囊括其中。

事實上,內容端已經反映了消費的升級,不只是上文提到的央視開播 4K 頻道,流媒體服務得以突破以往帶寬限制不斷升級聲畫效果,《我在故宮修文物》《風味人間》等作品甚至帶動了近年紀錄片熱,這種趨勢在5G到來之後,會變得更加明顯和顯著。

交互革新+海量內容的組合拳打法,讓創維電視的硬件優勢得以盡數發揮爲直觀的視覺體驗提升,形成完整的體驗閉環。

在我看來,創維積極與央視的合作。一方面當然離不開其深厚的技術底蘊;另一方面,或許也看中了創維已經深入用戶心智的視覺體驗,已經對行業形成推動力。

完整的 AIoT 佈局

AIoT 的入口之爭由來已久。從智能路由、智能音箱,再到如今的智能電視。變化的是產品的形態,不變的是以產業佈局完整度作爲衡量標準。

正如寫出《數字化生存》的麻省理工教授尼葛洛龐帝曾說:「物聯網時代的創新應該是往微波爐裏放一隻雞,微波爐自己知道如何烹飪這隻雞,而不是可以通過手機打開微波爐的開關。」

智能路由器最早出局,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難以真正落地家居間的協同。相較而言,智能音箱雖然能從「聽和說」方面完成交互,但想象空間卻隱隱然到了頭。

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提升,外加 5G 的高帶寬、高穩定性、低時延等特性,信息通訊承載的數據量迎來暴漲,交互方式必將迎來升級。

電視的優勢的則在於,一方面,電視是家庭生活場景的重要組成,普惠性質明顯;另一方面,大屏+內容的搭配,作爲人機交互界面體驗有其優勢。

比如,創維產品已經實現全時 AI 語音操控,無需手機、遙控器即可輕鬆喚醒,聲控操作。最新的TrensAI 2.0 更進一步增加“萬物互聯”功能,用戶可通過創維電視實現全屋家電的互聯操控,讓電視成爲「家庭智慧管控中心」。

而回到我上文提到的產業佈局完整度,創維已經打破了「電視」的邊界。

去年,創維投資 70 億元在廣州建設智能產業創新基地,以基於自研 AI 芯片的技術積澱,將旗下電視、冰洗、空調、安放、教育、會議、照明等諸多品類連接打通,構建以電視爲入口的智能化產品矩陣。

創維官方透露,到 2020 年智能電視機產量將由目前的 1600 萬臺增長到 3000 萬臺,機頂盒產量由目前的 3400 萬臺達到 4000 萬臺;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智能電器產量由目前的 220 萬臺增長到 2000 萬臺。

換言之,當一衆傳統家電製造巨頭還在「擁抱」AI 轉型階段的當下,創維已經到了實質性的落地階段,這將推動創維更快在 AIoT 時代形成網絡效應並轉化爲銷售。

結語

增量不足,深挖上下游以期走出同質化,其實已經全行業的主旋律。

從互聯網到製造業,無一例外。本質上,供給的極大豐富,消費者需求的愈加難以滿足,自然會促使行業走到這一步,這是發展的必然。

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像郭士納領軍的 IBM 一樣「大象學會了跳舞」。而已經穩坐電視行業頭把交椅的創維在5G+超高清的諸多佈局,顯然已經在行業大勢前先行了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