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A站則不一樣。內容聚合平臺快手和二次元垂直類彈幕視頻網站A站的聯姻,可能產生1+1>2的效果。

原標題:A站蓋房,B站拆牆

在知乎上,“你爲什麼會退出B站”的提問,瀏覽量超過 1665 萬次,收穫了3602 個回答,很大程度上,這代表了外界對於b站的一個看法。

b站正越來越主流化。

拋開 UGC 平臺避不開的內容運營問題不談,絕大多數回答都認爲 B站正在變得過於大衆化主流化,失掉了當初的二次元“底色”。比如,獲得 3.5K 贊同排在第二位的回答便認爲“其實只要把一百道題改回來,空氣就會清新一些。”

當B站被越來越多的人蔘與、注視、評論,當他者在B站首頁發出讚美和祝福時,B站就不可能是曾經的B站了。

事實上,在過去一段時間裏, B站失去二次元調性,也就是“內味”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尤其是飯圈文化湧入後,明星粉絲在比賽中大規模刷票等事件徹底地觸怒了B站土著。不斷有大量的老二次元用戶紛紛捲起鋪蓋,迴歸孃家A站:“被隔壁逆子B站氣過來的,A站加油,幹翻它!”A站漸漸開始復甦。

二次元起家的B站,音樂、舞蹈、電影、生活等分區越來越多,同時,其他圈子的用戶也紛紛湧入B站,帶來了上文提到的飯圈文化等“異域文明”。而A站反而因爲b站的壯大更加主流和內卷:全力打造二次元生態,從二次元內容、直播、虛擬偶像、IP衍生和遊戲。

A站和B站的恩怨糾葛由來已久,一直也沒有真正結束過。

01

B站和A站的背道而馳

B站和A站本是同根生。A站成立於2007年6月,是國內第一家彈幕視頻網站, A站雖然得天獨厚,坐穩了國內二次元圈的頭把交椅,但是網站運行 “用愛發電”,用戶體驗極差——面對 A站糟糕的體驗,2009 年 6 月,Mikufans 上線了。創始人 A站資深管理員在貼吧稱其爲「AcFun後花園」。2010年1月24日,mikufans正式更名bilibili。

如果說豆瓣是文藝青年們的精神故鄉,那麼A站和早期 B站就是二次元們的迪士尼樂園。垂直的關注領域,一起追番的同好,使其用戶調性高度整齊劃一。

而B站通過一次次導流和與A站的決鬥,最終繼承了A站的用戶。而A站多次被收購和轉讓後,苟延殘喘,被B站遠遠甩在後面,真正地成了被“後浪”拍在沙灘上的“前浪”。

但如今,兩個“同根生”的二次元彈幕網站在當下進入了一個非常微妙的節點。同樣是爲了商業化,B站廣泛吸引泛二次元內容,擴大用戶規模,實質是稀釋二次元屬性。而A站不斷強化ac迴歸、遊戲等方面,本質是在不斷強化二次元屬性。

在PGC方面,B站不斷購買版權,擴展用戶並增加用戶粘性——購買的版權從電影、動畫片到紀錄片,從《名偵探柯南》到《人生一串》,應有盡有。就拿B站這兩個月上新的影片來說,國內有李安的《臥虎藏龍》、《賭神》等;國外則有布魯斯·威利斯硬漢喜劇、碟中諜系列等,十分豐富。而前段時間,B站買下《虹貓藍兔》動畫版權,更是讓彈幕集體沸騰:“爺的青春回來了”。

類似《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紀錄片,B站大火。而在18年,B站自己出品的《人生一串》更是一度刷屏。如今,被打上“暗黑”標籤的《人生一串》第 1 季總播放已經超過 7500 萬,而第 2 季表現則更加強勢,如今總播放量已超過 9200 萬。

這並不是一次曇花一現式的出圈,紀錄片已經成爲 B站在“二次元”之外的又一個重要標籤。

而UGC方面,B站大火之後,越來越多“萌新”進入 B站,逐漸成長起來的青少年UP主帶來了更豐富的內容。VLOG、評測體驗、教程、喫播二次元起家的 B站,逐漸開始有了“中國Youtube”的氣象。

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前不久出圈爆紅的 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去年 6 月,他的一條名爲《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體驗》全網爆火,引發諸如@**** 等大號轉發,它由此在 B站漲粉超百萬。談及爆火後的感受,他在隨後的一條視頻中坦言“那段時間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一種打破牆壁的感覺”。

而這一切,顯然是在稀釋二次元屬性。

而與此同時,於2018年6月被快手收購的A站走了另一條路:強化二次元屬性。2019年12月5日,快手在A站的誕生地武漢舉辦了ACG光合創作者大會,發佈《快手二次元生態報告》。

藉此機會,已有12年曆史的老牌二次元網站A站也發佈了新的品牌理念“滿足用戶一站式二次元文娛消費需求”,從二次元內容、直播、虛擬偶像、IP衍生和遊戲等多個方面爲用戶提供二次元產品。並表示,將在2020年扶持20位百萬粉絲級別的Up主。

A站表示,從此以後直播將會呼應其年輕、硬核、御宅的品牌內涵,前期主要在遊戲直播、虛擬偶像直播、符合二次元審美的顏值主播等方向發力。

遊戲方面,快手遊戲攜A站及龍拳互娛獨家聯合發行二次元風格的角色對戰型手遊《夢境鏈接》。內容方面,A站19年拿下了《我的英雄學院第四季》、《瑞克和莫蒂 第四季》、等熱門番劇,配合《蘇-27出擊》這樣的OGC自制劇與Up主們的創作,進一步豐富了二次元內容。而AC娘作爲A站的標誌,也將以虛擬偶像的身份“出道”。

與此同時,想安安靜靜追番的二次元們無法忍受飯圈文化對B站的侵蝕:在相繼陷微博等社交平臺後,飯圈十字軍繼續向B站東征,應援、刷票、打榜等飯圈規矩像病毒一樣在B站擴散開。瘋狂的粉絲們在彈幕上拼命刷自家哥哥的名字,在比賽中給那些PPT式的作品刷票,只因爲視頻裏有自家哥哥的盛世美顏。

一邊是二次元的召喚,一邊是文化入侵,不難想象,大量二次元用戶開始自發向A站遷移:“B站已經不是原來的B站了,A站還是A站,而且越來越A”。在B站失守陣地的二次元骨灰粉奔走相告,一時之間,“回A站看番”成爲二次元們的宣言。

除了擁有衆多獨家、好看的番。內容之外,A站也打得一手好情懷牌:“AC一直在,愛一直在。”以及電風扇審稿”、“服務器回檔”等經典梗也讓二次元們有一種“回家了”的感覺。

02

A站B站爲何背道而馳

對於二次元垂類的B站來說,破圈是早晚的事。

B站具有強大的圈層裂變能力:二次元文化天然吸引少年,而少年們把生活中除了二次元以外的方方面面也帶進了B站。

早期的平臺爲了營造一個社區的調性,會刻意限制外部流量,比如早期的知乎採用邀請制,早期的b站問答非二次元資深用戶絕對無法通過,但隨着平臺一步步壯大,勢必要稀釋掉以前的調性和用戶,對於平臺來說是轉型,對於老用戶來說是換血,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是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隨着越來越多“老師好我叫何同學”這樣的UP主湧入,使其自發地超越了二次元的邊界。B站破圈與其說是由上至下的戰略佈局,不如說是一波消費需求由下至上的蓬髮。

再比如鬼畜在B站“泛化”似乎順理成章: 由二次元文化中繼承而來的惡搞、自嘲、戲謔手法加持的二次創作後,總是能被 UP主們以“周星馳式”的無厘頭消解事件的本來面目,掀起諸如“雞你太美”的更大波浪,讓大家在造梗、玩梗中狂歡。

除了用戶自發推動B站破圈,官方意識到B站的圈層裂變能力後,也開始有意識地運營。比如,當一個品類的內容有足夠關注度可以撐起一個分區時,B站就會將其獨立出來。以B站科技分區爲例,數碼分區最早是在科技分區之下,現在這一類型的內容已經從科技中獨立出來,成爲單獨的一個分區。

再比如B站紀錄片高級顧問朱賢亮曾在接受****“從什麼時候開始重視紀錄片”的採訪時透露:

“2016 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在B 站成爲爆款,其實這部片子在央視已經播過,但受到了冷遇……這不是我說的這話,是有篇****的文章是這樣說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受到冷遇,在 B 站成爲爆款,年輕人特別喜歡。那個時候B站的公司高層就意識到,要在這方面多做努力多發展,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紀錄片。”

而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之前的“高純度”也將不少“泛二次元”擋在了 B站門外,這對於開啓商業化的 B站而言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上市後的B站自然順勢而爲——作爲上市公司本身有增長壓力,所以一切都在向着“中國的Youtube”前進,也就是“UGC長視頻第一平臺”發展,吸收到了多元化的用戶;

資本市場對於 B站的改變不可謂不認可。《後浪》刷屏後,B站美股盤前漲超4%,開盤後,B站股價一度漲近8%。

截至美股週一收盤,B站股價大漲5.53%,報收26.53美元,市值達87億美元。而當年,B站股票的發行價爲11.50美元,在一衆“流血上市”、“市值腰斬”的中概股中算是相當亮眼。

而A站則不一樣。“二次元萌妹”嫁給了“土財主”後,一切打法都是在配合快手的戰略佈局。

在快手用戶畫像中,遊戲和二次元用戶佔了很大比例,所以這兩個領域也自然成爲快手重點發展的垂類領域。根據快手高級副總裁馬宏彬在去年ChinaJoy大會上提到的數據,快手平臺有核心二次元活躍用戶超4000萬人,已有近400個動漫IP入駐。遊戲方面,快手的遊戲直播日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了3500萬,超過鬥魚、虎牙等遊戲直播平臺。

所以,對於快手來說,A站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其二次元的圈層:A站可以幫助快手瞭解二次元羣體的圈層畫像。內容聚合平臺快手和二次元垂直類彈幕視頻網站A站的聯姻,可能產生1+1>2的效果。日後快手也可以把這次聯姻的經驗複製到別的垂類。

A站總經理兼快手二次元垂類負責人文旻也表示:“快手的優勢在於可以幫助二次元創作者實現內容生產公域流量曝光、私域流量沉澱、建立品牌、獲得收益的價值閉環,解決二次元內容變現難的問題。

A站被快手收購後,作爲助攻,自然要所以要提升二次元濃度,更好地配合主攻快手的打法。

這就不難解釋B站和A站爲什麼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03

從乾杯到後浪

長期看來,A站和B站的方向會進一步背道而馳。一方面,圈層化趨勢下,“古典主義”B站用戶遷移至A站,A站更高的二次元濃度更有利於形成用戶粘性;另一方面,B站在不斷擴充內容類別,生活類,數碼類,學習類……泛化會不斷加深。《後浪》就是就是最好的說明——曾經的小破站試探着張開了雙臂,渴望被更大的世界接納。

但《後浪》視頻的彈幕雖然很多,卻遠遠沒有形成B站十週年紀念影片《乾杯》裏,彈幕的鋪天蓋地之勢。而《乾杯》配的視頻畫面,也並不是《後浪》裏的“學習一門語言或手藝”“去遙遠的地方旅行”“享用現代文明的層層成果”,而是漫天飛舞的試卷,燃燒的夕陽下在籃球場奔跑,喜歡二次元或有着遊戲裏的英雄夢,摔倒了仍然能開懷大笑……

也許那是更多人有B站陪伴的青春——可能並沒有《後浪》裏的那麼精緻,但那些少年的懵懂、勇敢,初識這世間時張開雙臂的赤誠與無畏,甚至冒的傻氣,都一樣屬於青春。它們一樣真實,一樣讓人感動,甚至不需要“前浪”的凝視與祝福,本身已足夠美好。

而彈幕刷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嗶哩嗶哩(゜-゜)つロ乾杯~”

這句話語看似無厘頭,但實則蘊含着着二次元們對於B站的愛,以及對B站一切成就發自內心的開心與自豪——B站上市,B站十週年等重要時刻,我們都總能看到彈幕裏,鋪天蓋地地“乾杯”。

“嗶哩嗶哩(゜-゜)つロ乾杯~”儼然成爲了二次元們彼此心照不宣的暗語,似乎通過這句暗語能認出“自己人”,並與之隱祕地結成了同盟。

可以說,這已經成爲了一個情懷的載體。B站用戶可能都會記得,當年來到B站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首屏登錄頁面的元氣娘22娘和機娘33娘,她們都穿着藍色制服,一同歡脫地將手裏的啤酒杯高舉過頭,好像在說:

“嗶哩嗶哩(゜-゜)つロ乾杯~”

然而B站上市後風波不斷。從被央視點名批評到自主下架相關番劇,直到下架APP進行全面整改。如今你點開B站,已經看不到乾杯的畫面,22娘和33娘共同託舉着一個表情軟萌的電視,像是寓意着給少年兒童提供更加健康、向上、有益的節目。

回顧B站十週年的紀念影片,配樂是五月天的《乾杯》,曲調歡脫,然而當歌曲唱到,“也許會,有一天,世界真的有終點”時,配着畢業分別的鏡頭,彈幕刷起了“淚目”。B站陪很多人度過的,是一生中最珍貴的歲月。

時間會把人羣分流整合,而成長未必是壞事。當年的後浪已經變成了中浪,而泛化後的B站,可能是下一波人的青春。然而有一天,真的不得不笑着說再見,也要像這首歌的下一句歌詞那樣:

——也要和你舉起回憶釀的甜,和你再乾一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