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百度地圖國慶公佈的數據則意味着,語音已經成爲手機地圖下一個場景服務競爭點。百度地圖今年國慶表現如此亮眼,捷報頻傳,在境外比谷歌地圖更加方便便捷,在國內市場智能語音又一枝獨秀,從中文市場的服務能力來看,已經明顯超過谷歌地圖了,說實話,和友商的競爭已經不在一個維度了。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手機地圖被視爲一個“格局已定”的業務,以至於在整個出行市場,只湧現出兩家體量相當的巨頭,並且雙方一直處於長期對峙的狀態,這不禁讓人想起冷戰時期的美蘇爭霸。

然而政治上的縱橫捭闔遠比不上互聯網市場上的瞬息萬變, 眼下剛結束的國慶假期,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在今年十一國慶期間,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打出了營銷牌,並且都瞄準了國慶的出行高峯——高德地圖推出“攢票開獎”以及打車返現的活動,而百度地圖則攜手剛剛推出的語音定製功能和十一暢行節。

仔細觀看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今年國慶的打法,也很有意思。

高德今年的思路還是用補貼換頻次,比如使用導航,查路線均可獲得抽獎機會,而國慶之前,高德與國內幾大景區合作,推出景區講解導航,結合之前的動作,還是以B端爲主。

而百度則繼續圍繞智能語音,先是推出了全球首個地圖語音定製功能,後又在國慶期間又推了一波人工智能語音功能,從數據來看,效果很好。

國慶當天,百度地圖公佈,截至10月1日18: 00,百度地圖智能語音功能用戶量已突破3億。

去年國慶,百度地圖披露了國慶期間使用智能語音的用戶量爲1.4億,而今年3億用戶選擇的背後,不僅體現了百度地圖對出行安全的有力保障,也是其AI實力的最強印證。 與此同時,百度地圖現已覆蓋全球,境外POI覆蓋率達98%,出境遊人羣滲透率達50%,是唯一提供全球服務的中國出行品牌,是國民十一出境遊的首選地圖。

仔細看這組數據,也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一是全程語音操作已經成爲必不可少的場景,如果說過去用戶對於語音交互還停留在嚐鮮階段,那麼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喚醒“小度小度”的智能語音操作已經成爲一個普遍且常規的操作了。

其次就是從行業競爭來看,過去我們常常認爲手機地圖時代的競爭已經終結了——但從去年尤其是今年來看,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又生生的在地圖市場撕開一條新的賽道,基於語音技術的場景化服務,已經成爲一個非常重要的競爭維度。

01 爲什麼智能語音場景對地圖越來越重要

在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時,地圖扮演着與真實世界連接的角色,因此被寄予巨大希望,手機地圖也經歷了好幾次變革——從最早移動互聯網入口,再到O2O,業務重心經歷了幾次變化,最終還是迴歸到地圖本身。

而隨着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規模已經達到7.5億,不論是高德還是百度地圖都意識到紅利見頂,因此競爭變成了存量市場的產品和服務競爭。 而百度地圖國慶公佈的數據則意味着,語音已經成爲手機地圖下一個場景服務競爭點。

爲什麼這麼說,其實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

一是語音已經不再是一種傳媒媒介,已經成爲情感的一種表達。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提過這樣一種觀點: 作爲語音交互的重要環節,語音包是一個彰顯個人品位,興趣,甚至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就像智能手機成熟後,隨之而來的是層出不窮的手機殼,人工智能時代和5G來臨後,作爲最普遍,最廣泛,最便捷的交互方式,智能語音已經成爲用戶的一種情感上的寄託。

如果說語音識別,響應速度以及噪音環境的準確率等是智能語音的堅硬盔甲,那麼各式各樣的語音包就是柔軟的雙肋。

情感的寄託可以是追星,可以是懷舊,也可以是親情。 此前高德和百度地圖都推出了大量的明星,電影導航。 說實話,還遠未見頂。 從未來的趨勢來看,個性化語音包已經展現出巨大的用戶潛力。

這就不得不提百度地圖在國慶節前推出的語音定製功能,只用20句話,最快20分鐘,就能生成聲音還原度很高的個人專屬語音包。 不是那種錄什麼說什麼,而是根據你上傳的語音素材,生成一個能模擬你所有說話內容的語音包。

這個功能說實話已經秒殺同行了。

截止到目前爲止,Siri和谷歌中文語音導航依然是人工合成的語音,而反觀國內,大大小小的語音包早就把用戶教育得明明白白。 百度地圖最新的個性化語音,錄製20句話就能模擬出一個真實人的聲音,比海外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並且這個語音包不僅僅應用在導航,還會應用到“小度”上,你能想象和你對話的Siri是你孩子嗎? 試想一下,當你在海外旅遊,開車時,當你喊出小度小度,和你對話的是你的孩子、父母、愛人,這種強烈的情感關懷,比任何文字和補貼都來的真實。

這也就是手機地圖的一個進化趨勢,從工具到情感。

02 解放雙手已經變成了一個大趨勢

在今年GMIC大會上,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就表示: “進入5G時代,地圖產品會趨向更加精細化、真實化、智能化。 ”

事實上的確如此,從4G到5G和從3G到4G有着巨大的區別。 5G時代,速率會增加上百倍,帶寬會增加幾十倍,基站因爲體積變的更小,因此部署的密度會比之前增加幾十倍。 因此,對於手機地圖來說,意味着定位更加精準,比如百度地圖業界首創的智能定位功能,就能夠在GPS信號極弱的情況下,爲用戶提供持續的導航服務。

其次,地圖和AR結合會更加緊密。 比如深受路癡喜愛的AR實景導航,以及AR再現圓明園大水法遺址,在5G時代會有更多的玩法。

最重要的是,當5G和人工智能大規模落地後,解放雙手會成爲一個新的趨勢。 原因在於高速率的網絡服務,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低成本的雲計算服務,語音操控汽車已經可以代替手動操作,像比亞迪,榮威的新車已經可以通過內置的人工智能開啓車窗,調節空調和座椅。

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車路協同等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服務紛紛落地之際,不論是導航還是基於LBS的服務,語音代替雙手操作已經成爲一個大趨勢和背景,百度提前卡位5G時代的智能語音技術,的確非常有必要。

03 下半場的競爭是AI和服務

某種程度上來說,地圖是對現實世界的投影,而投影背後則是服務和技術,尤其是未來,地圖的競爭某種程度上就是服務和技術的比拼。

以服務爲例,其實就是覆蓋不同用戶的場景需求。 比如出境遊場景,過去出國旅遊的人很少,大家都習慣出國用谷歌,但隨着中國出境遊人數成全球第一,相應的場景服務已經很完善了。

以百度地圖爲例,其國際化地圖已經覆蓋了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是唯一提供全球服務的中國品牌,並且百度地圖境外POI覆蓋率已經超過98%,出境遊人羣覆蓋率達 50%,是唯一實現全球覆蓋的國內地圖產品。

換句話說,每兩個出境遊的國人就有一個使用百度地圖。

去年國慶我在美國旅遊時,就是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在谷歌大本營用百度地圖的酷炫感覺: 絕大多數地名都有中文翻譯,每個景點都介紹的非常清楚,並且貼心到連點菜時的中文翻譯都配備了,而據百度地圖官方透露,其 POI 漢化還在進一步增加。

儘管去年一號公路自駕遊的導航體驗足夠爽快,但在進入城市後我發現了一些地圖的盲點。 比如,在百度地圖上規劃得好好的路線,一用打車 App 就相當棘手,因爲後者的 POI 與百度地圖並不統一,所以百度地圖境外打車佈局尤其引起我的關注。

9 月 19 號,百度地圖與攜程境外打車達成了戰略合作,後者已經覆蓋了全球 56 個國家的 886 個城市。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出境遊客都能在查看百度地圖後一鍵打車出行。

具體來說,打車體驗也延續百度地圖圍繞國人打磨產品的路子: 不僅提供用戶與司機之間交互界面的在線翻譯,更配備了 7×24 小時在線的中文客服,保證司乘之間的高效溝通,提升安全感。

百度地圖在出境遊服務方面,便是典型地從單純的提供信息向提供服務探索。

反觀谷歌,雖然有中文,但給人的感覺卻更傾向於爲本土用戶服務,極其不方便。

比如去年,我就遇到了將著名的EA(就是那個知名的遊戲公司),中文翻譯爲“伊萊克特羅尼克阿茨”的尷尬。 但即便如此,谷歌地圖去年至今都在進行商業化提速,主推“探索Explore”、“爲你For you”等功能。

前者基於地理位置給出熱門餐廳、種草榜單、附近正在進行的活動等; 後者則是抓取當地媒體/自媒體發佈的內容,並從中篩選你可能感興趣的活動,比如週末開班的瑜伽課程之類的。

但無論是“探索”還是“爲你”,都是基於大量用戶匿名軌跡分析以及算法驅動的個性化推薦,它們更強調將用戶留在平臺,提升用戶粘性,也就是所謂“殺時間”; 而非出境遊用戶的在意的高效、精準、以及解決剛需。

不同的目標用戶,決定了谷歌地圖依然對出境遊用戶不夠友好。

衆所周知,服務背後即是技術,所以服務背後的技術實力,最終決定了一款產品是否好用。

百度地圖用起來足夠順手,因爲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拿手的 AI。 在今年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峯在演講時就曾表示:

“在百度大腦 AI 技術的支撐下,百度地圖實現了信息獲取、數據採集、數據生產和動態修正全流程 AI 化,重新定義了地圖數據生產流程。 ”

我們不妨以此爲脈絡,梳理下百度地圖這一年在 AI 方面的進展。

一次完整的體驗從一句“小度小度”開始,上文提到的“語音定製”就是最好的例子,個人完整語音包在使用導航和景區導覽等功能時都能直接用上,直接將原來明星語音包定製時的專業錄音棚錄製幾周時間,簡化爲只需錄製 20 句話、最快20 分鐘生成即可。

地點定好後,再是行程規劃,百度地圖目前80%的數據採集環節實現了AI化,已經成爲業內AI化水平最高、搭載的AI技術最強最豐富的的地圖廠商,極大的提升了效率和準確率。

相較於之前的靜態採集,百度地圖的動態AI更新基於每天數億條軌跡數據,遙感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第一時間感知道路變化,再運用自動化技術調度車輛採集,並通過端雲協同回傳數據,再依靠圖像識別等技術進行動態修正。

在高效的數據採集後,通過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的賦能,百度地圖大大提升了通行時間智能預估功能(ETA)開發調試的便捷性和訓練效率,以及部署和預測性能,實現了通行時間智能預估,在出行前便可提前預知路況,避開擁堵時段、瞭解擁堵時長、躲避擁堵路線,合理規劃出行時間。

作爲與AR深度融合的場景入口,“AR周邊探索”及“AR導遊”等“後導航場景”也進一步拓展中。 7 月的百度 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AR 的VPAS首個應用案例便是落地於百度地圖的“再現圓明園大水法”。 當用戶跟隨導航走進圓明園西洋樓景區,VPAS 將在識別出準確位置信息後,於殘垣斷壁上再現 100 多年前大水法的恢弘氣勢。

其實用戶感知最直觀的是百度地圖的智能語音越來越擅長識別出各類複雜需求,甚至實現免喚醒對話,但背後不僅是各種技術支撐下的性能與效率提升,更有使用場景的拓展。

04 結語

可以這麼說,國慶的地圖大戰,從短期來看,是營銷層面的比拼,但從長期來看,是兩種不同戰略的比拼。 百度地圖今年國慶表現如此亮眼,捷報頻傳,在境外比谷歌地圖更加方便便捷,在國內市場智能語音又一枝獨秀,從中文市場的服務能力來看,已經明顯超過谷歌地圖了,說實話,和友商的競爭已經不在一個維度了。

一個不成熟的預期,明年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相繼落地,明年的國慶,很有可能會出現另外一番景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