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破碎機因其破碎比大、效率高、能耗低,產品粒度均勻等諸多優勢,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在實際生產中,影響圓錐破工作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設計結構上的,也有使用過程中的不合理操作造成的。本文分享圓錐破日常維護中,需要重點檢查的幾個點,及出現故障時的處理方法。

1 主軸與錐套間的間隙量檢查與解決方法

日常對錐套和主軸的間隙檢修時,只對上口間隙進行檢測,即在薄邊和厚邊錐套上口處各貼放一段粗細適中的保險絲。將錐體及主軸吊裝於錐孔內,錐體球面在碗形瓦上要壓實,後吊出錐體,測量兩個保險絲的厚度,其值即爲錐套上口與主軸的實測間隙量。

主軸與錐套的間隙量調整,可通過對碗形軸承座和機架接觸面的墊鐵厚度的更改來實現。測量大、小傘齒齒輪齒隙時,偏心套重邊應處於小齒輪側。2 錐套與主軸的薄邊側接觸情況檢查與解決方法

當錐套與主軸的薄邊側接觸範圍低於錐套高度的四分之一,或在50mm×50mm面積內的接觸點小於一點時,則要採用三棱刮刀或角向磨光機對內孔高點進行刮研,同時要用鋼板尺對打磨處的內孔母線進行檢測,要求目測間隙量爲零,粗磨滿足要求。

再在接觸面處塗抹研磨劑,裝入錐體空轉10分鐘後吊出檢查打磨,並反覆操作至接觸範圍處於錐套高度的四分之一以上,並與主軸均勻接觸,在50mm×50mm面積內的接觸點大於一點;當錐套上口出現一條長度小於200mm,且沿母線方向的裂縫,但不影響錐套與主軸的接觸和間隙時,可在裂紋下端鑽一個直徑爲8~10mm的止裂孔後繼續使用;當偏心軸套薄邊側因受熱向內凸起時,用磨光機對內孔進行打磨,鋼板尺邊沿錐孔的母線方向進行檢測。

將錐套插入與錐孔內運轉,並視配合情況反覆打磨、檢查。錐套與偏心套孔間的間隙量要小於0.1mm。

3 動錐球面和碗形瓦接觸量的檢查與解決方法

將研磨劑均勻的塗抹在動錐球面上後,動錐軀體和碗形瓦互研,使接觸點均勻的分佈在碗形瓦半徑的1/3-1/2圓環內,內圓周的楔形間隙量保持在0.5-1mm之間,在每25mm×25mm的面積範圍內不得少於一個接觸點,另一側的半徑1/2內圓內無接觸點。

另外,當碗形軸承的磨損量較大時,錐體下降較大,動錐球面無法與碗形瓦內圓接觸,應及時更新碗形瓦。4 偏心軸套圓盤磨損的解決方法

當偏心軸套上的圓盤磨損量較大時,可採用先堆焊後車的修復辦法;當磨損較小時,可在圓盤另一側鑽孔,調面後繼續使用。5 設自動潤滑監測系統

潤滑系統要與主電機、配套的給料機進行電氣聯鎖,以確保破碎機作業過程中,各傳動部能得到充分的潤滑。只有在油泵啓動後,主電機才能啓動運轉,油泵停止或油壓低於0.05MPa,溫度高於55℃時,由控制系統發出信號,主電機、給料機停止運轉,保證傳動部件不受損壞。

機械油的選擇可參考氣候的變化,一般溫度可採用40#機械油,夏季選擇50#機械油,冬季選擇20#或30#機械油。

6 採用尼龍襯套替代銅襯套

尼龍襯套具有重量輕、成本低、耐磨、耐疲勞等優點而被廣泛的應用於替代傳統的銅襯套,同樣圓錐破碎機也可採用尼龍襯套替代銅襯套。當偏心軸套薄壁側向內凸起時,尼龍襯套可通過塑形變形來彌補這一缺陷。

而且,當尼龍襯套與主軸發生膠合時,其強度要低於銅套,因此導致引發“飛車“的幾率要低很多。但在使用尼龍襯套替代銅襯套,其裝配的過盈量要稍大一些,同時要選擇與之相應的冷卻系統。

圓錐破生產中可能會出現各種故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設備的操作和維護規程進行操作,纔能有效提高設備性能,維護企業利益。歡迎留言溝通您遇到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