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资深餐饮加盟品牌的联合创始人,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我深深被吸引、被着迷、被感动,我爱美食,爱研究美食,爱研究怎么吃美食。看先导小片,据说第三季的导演和配音都换了,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他们的想法很大— 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层基因,讲好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前世今生,以美食作为窗口,让世界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发现中国的美。

也许到现在,你还没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但是你也许看到过它的差评。没错就在今年春节,《舌尖3》的吐槽量远超春晚,被网友戏称“微商出身”的节目导演。

《舌尖》系列在豆瓣的评分,从第一季的9.3分狂跌至如今的4.7分,口碑崩盘。攒了四年口水等来的第三部,看了前两集你会蒙圈,第三集会失望,第四集以后如果你还坚持看的话,你可能就是“看看它还能差成什么样”的心态了。

为什么叫《舌尖上的中国》呢,顾名思义,对于这部纪录片本身来说,想要表达更多的是:舌尖第一,中国第二,是舌尖的一个区域定义。

舌尖拍完第一季反应强烈就飘忽忽了,觉得美食已经无法满足其高涨的个人表现欲望了,才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第二季。 结果没有第一季的广泛赞誉,批评之声倒是铺天盖地。 看第三季吧,希望能回归初心,继续做美食文化,讲中国故事。

看先导小片,据说第三季的导演和配音都换了,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他们的想法很大— 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层基因,讲好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前世今生,以美食作为窗口,让世界从全新的角度重新发现中国的美。

最重要的,要让电视机和手机屏幕前面的观众,吃个够,吃个饱再走。 所以一共8集,每集50分钟的容量,网罗的美食自然不少。 就看换了新厨师的这锅饭大家会不会喜欢吃了。

有网友发表了这样的吐槽:舌尖无疑是国内一档顶级美食推广栏目,真心的希望第三季能够深入一点,除了产品的文化以外,更多的深挖一下产品的健康,目前的餐饮和食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很多很多是不健康的,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饮食的健康也是国民整体体质提高的不二途径。

作为资深餐饮加盟品牌的联合创始人,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我深深被吸引、被着迷、被感动,我爱美食,爱研究美食,爱研究怎么吃美食。所以,对于《舌尖3》的播放个人表示十分的期待,下面聊聊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情感呢?

第一点:从小家境贫困,对美食十分渴望,如今从事餐饮行业10余年,对美食依旧热爱

中国人十分爱吃,也爱研究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挑剔的味蕾、独特的偏好让国人成为了一批批“觅食者”。对于美食的追求似乎没有止境。

有时候,为了了解和品尝到地方美食,很多朋友不惜余力、不惜重金驱车到边远地方亲身去感受,这是一种它独特的情况,这也是中国五千年乡土情感的一种表达。相信吃货们和小编一样,热爱美食,但小编和大家不一样,我们是专业研究美食的。

第二点:《舌尖》系列以美食为主线,以文化为背景,以情感为牵连,满足观众感官,弘扬中华美食文化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讲述中国各地的各种美食生态和文化,以食物来讲述各种美食的食材来源、烹调技巧和就餐场景跟仪式等等。每一项都介绍得非常细致,比如食材的来源来自于大自然,食材的生长地理、气候、人工怎么养植都说得很常细。

生长在这个美丽的国度,美食和美食文化同样丰富。它展现了中国56个民族中少有的美食特色、风土人情、家庭故事,文化底蕴。用中国美食将文化、情感、家庭三点一线串联起来。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也突出了美食的制作过程。将美食、美景浑然一成,展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尽管《舌尖3》如此差评如潮,我却有点开心。不是什么幸灾乐祸,而是看到了观众对于纪录片认知与观赏的进步。

如果你感觉到《舌尖上的中国》之前,自己对商业纪录片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自央视2011年纪录片频道开播之后,中国纪录片的类型化商业纪录片的时代才真正到来,陈晓卿申报的《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了开疆之作。

对于一个喜欢美食的人来说,这样的节目真的是让我对美食的喜欢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发现很多的好吃的,每个地方都有各自所爱好的事物,每个地方的口味不经相同,就是这样一个节目,走进大自然,寻找各地美食,走进村庄,了解农民的淳朴,用寻常的食物,简单的调料,制作出高级美食。

受《舌尖》系列的影响,我国纪录片整体的关注度上升,继《舌尖》之后还有一系列优秀并且受到好评热捧的纪录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等,越来越多的优秀纪录片在走进大众视野。

你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