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更是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每逢稅種改革或者立法新稅總是能第一時間聚焦所有媒體及大衆視野,近幾年傳的風風火火的房地產稅也正是如此!

因一條假新聞而暴露的信號

幾天前,互聯網上紛紛流傳一條假新聞,內容之生動真實,無不讓觀者眼前發亮,後背發涼。大致是說,在北京一位壕紳(家裏有礦),以七折的價位處理自己名下的41處房產,涉及房產均是大戶型豪宅,總計建面在9882m²,預估貨值在10億元以上。

這則傳聞背後反應的是對現今一二線城市二手市場蕭條的嘆息,以及量價齊降的市場現狀。即使房產經過大量的拋售等形式,依舊無人問津,成交量下滑、價格下滑已成現實...

土地流拍,開發信心缺失加快新稅進程

土地流拍,民聲哀怨等多種信號接連浮出,一輪美如畫的房產稅藍圖也在向世人緩緩展露。

縱觀地產界的降溫,不僅體現在一二線房地產的量價齊降,從土地出讓,地產開發源頭來看,更爲驚人...

北方鄰省山西,8月10日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絕倫的“史詩級”土拍大片,政府出讓土地遍及8塊黃金地段(總面積約82.71萬平方米),起拍價合計130.82億元。

結果是8塊尚好土地只有2塊地各有一家房企報名,其餘6塊直接進入流拍環節,事情到這裏還沒結束,報名的那兩家房企又因出價未達拍賣底價,最終交易失敗。至此,一場“八宗流拍”鬧劇落下帷幕...

在二線流拍土地較去年上漲193%、三四線今年流拍472宗的今天,必須承認,土地出讓的喫緊態勢很快將壓垮政府財政收入的主命脈。再看下面,三四線小城財政收入多以土地出讓爲主,土地業務下滑更是加重了這些地方的資金壓力,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有時連發工資都困難。

以往大家都默許賣地來錢快,可當下的大龍頭、開發商已趨守式,地方想賣,奈何賣不出去....

時代趨勢,徵稅呼聲日漸高漲

如果說,這幾年來過的最好的行業是房地產,那麼與之相對的慘淡行業當屬實體制造行業,高額的稅費,一度讓大家感嘆:“這幾年實體沒得做的”;國家在扶持實體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這些實體產業業績表現也無法滿足地方足夠的稅源。

調控收入分配的利器,出臺房地產稅迫在眉睫

國家GDP僅依靠房地產拉昇是不健康的,地產行業的商業性和泡沫,無法長久支撐國家經濟的脊樑。

針對房地產稅,從民衆呼聲來看,表面上反對很多,可挖掘深層不難發現,媒體輿論的指向風一直都是在痛批高房價的道路上,底層置業羣體不必多說,被重稅壓制的製造業更不必說。

於是,故事變成,一張圓桌上坐滿了人,一邊是以大開發商、大資本家、幕後企業家爲主的反房產稅勢力,另一邊則是以日薄西山的實體制造業,沒有資產的底層置業者們,財政赤字的地方政府官員等。

正如電影《讓子彈飛》中姜文質問剿匪事宜一般,政府部門發話各位“在座的,我就想問一句這房地產稅到底該不該徵?”答案無需言表..

現處襁褓的房地產稅,出臺後將是重磅炸彈!

衆所周知,房產稅的徵稅對象是房產,並按照房屋的計稅餘值或者租金收入爲計稅依據

而尚未出爐的房地產稅,爲何被地產界聞風喪膽,在這裏還需引用一段財經女俠葉檀的細節推測:

第一,首套房子的免徵,二套及以上再徵稅。

第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決定免徵面積,未來將影響市場受衆的房源類型。

第三,有可能會設立累積型亦或懲罰性的計稅方式,比如名下的第四五六套房源的徵稅佔比要比首套二套高的多,具體還要看立法的標準。

第四,租金方面也會被嚴厲徵稅,預估5套房子以上,會被嚴厲徵罰。

再從數據方面舉例:

比如在一二線城市,你名下除去首套的二套房子價值600萬元,第二套按人均房屋面積超60平方米來徵稅計算,那麼一年就要納稅(6000000*0.6%=36000元),以後每年都需要繳納不少於這個數目,如果房屋漲價那麼就會發生重估交稅,稅費也將伴隨上漲。

再看包租婆,多套房源租金按照壓力征稅,第四五套房子基本沒有收入,甚至還會發生入不敷出,變成悲哀的“養房”狀態..

推測證明,房地產稅的徵收稅率不會低,尤其是在當下地產行業已影響到社會收支平衡的時刻,這一新稅種承載了太多社會階層的期待,如果地產稅出臺後,普遍徵收在2%以上,將會對地產行業造成顯著的影響!

8月16日,國務院已下達將在2019年6月底,對所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全面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屆時將爲房地產稅出臺掃清障礙。

假設,房地產稅出臺後,倘若要是一年給一套房子交稅就好幾萬,那手中多餘的房子豈不都是資產減分項...

你是否支持房地產稅? (單選) 0人 0% 支持 0人 0% 不支持 投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