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得到App上的第一款付費訂閱的產品,定價199元/年的《李翔商業內參》有超過10萬人訂閱,曾經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之後的知識付費熱潮。其實,相較於其他原創產出概念和知識的知識付費產品,“李翔商業/知識內參”只是對已有內容的二次推銷,不具備稀缺性和原創性。

新浪科技 楊雪梅

一款知識付費產品的生命週期有多長?《李翔知識內參》用時3年。

近日,知識付費明星項目《李翔知識內參》宣佈停更,“李翔知識內參團隊”正式解散。

該欄目是2017年由《李翔商業內參》改名而來,也是後者第二季內容。

實際上,在2016年知識付費剛剛火起來的時候,《李翔商業內參》一躍成爲爆款。作爲得到App上的第一款付費訂閱的產品,定價199元/年的《李翔商業內參》有超過10萬人訂閱,曾經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之後的知識付費熱潮。

但後來,《李翔商業內參》的付費模式做了才一年,便更名並改爲免費訂閱,兩年後以停更告終。

三年時間,《李翔知識內參》停更背後,是否預示了知識付費的熱度逐漸在消退、這條道路前途未明?

大V退役

李翔用“退役”宣佈了《李翔知識內參》團隊謝幕。

在此之前,《李翔商業內參》被貼上“馬雲是第一號用戶”“CEO的商業聖經”等標籤,李翔被稱爲中國最好的商業記者之一。

據瞭解,李翔曾是多家知名報紙雜誌的主管編輯,包括《彭博商業週刊》、《時尚先生》、《財經天下》週刊。之後,李翔從《財經天下》離職,2016年開始與羅振宇團隊合作籌劃自己的產品。

隨後《李翔商業內參》在得到上推出,成爲改App上第一個付費訂閱專欄,上線當天獲得1萬訂閱量。據李翔透露,這同時也是得到App站內工作量最大的專欄之一,每天更新五條,從不間斷。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表示,這個產品賣的不是信息,而是李翔基於超過十年的商業報道經驗而獲得的認知能力。

2017年5月,《李翔商業內參》改名爲《李翔知識內參》,後者作爲第二季內容上線,從原來199/年降價爲免費。同時,李翔加入得到團隊,擔任總編輯。

當時,羅振宇的說法是,該免費嘗試得益於知名汽車品牌寶馬給李翔提供了半年的冠名贊助費。也是爲了擴大產品範圍。

李翔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重新提到了當時的調整。他表示有幾個原因:身份上當時我全職加入了得到;放在首頁,需要關注的話題更有普適性,所以會有定位上的變化;定價免費,是因爲公司大的產品邏輯需要。

而2017年4月,有媒體報道的一組數據顯示,《李翔商業內參》訂閱人數爲9萬5千多人,欄目內容打開人數大約穩定在1萬7千人左右,打開率大約在18%。訂閱數據下降、內容打開率逐步走低,《李翔商業內參》已沒有最初的風采。

更名後,欄目的定位從“你的私家商業知識祕書”變爲“你的私家知識祕書”,提供全球知識的精華和新動態。

但這樣定位的擴大和調整,也沒能保持住“李翔內參”這個IP持續的價值輸出。

知識付費IP的運營正在轉換思路

其實,相較於其他原創產出概念和知識的知識付費產品,“李翔商業/知識內參”只是對已有內容的二次推銷,不具備稀缺性和原創性。

一位聽過幾次該欄目的用戶向新浪科技表示,感覺就是有人幫自己篩選新聞,再加一些不疼不癢的解讀,在他看來類似於一個讀報童的角色。這位用戶最初通過朋友圈限時免費活動接觸到該產品,之後也沒用再考慮購買。

實際上,《李翔知識內參》在後面的兩年時間裏,內容都是由轉述師錄製,並非李翔親自輸出。

圍繞大V運營起來的知識付費產品,一定程度上正在轉換思路。

羅振宇早在幾年前就把重心從《羅輯思維》自媒體、視頻節目拓展到知識服務商平臺得到,從單一IP向平臺化搭建。

此外,正在被併購的“吳曉波頻道”,也是同樣以大V爲核心IP的明星知識付費產品,近幾年也逐漸在脫離吳曉波個人IP影響。

根據官方公開資料,隨着吳曉波頻道所屬公司杭州巴九靈業務種類的不斷擴展,泛財經知識傳播、企投家學院、新匠人學院和知識付費等業務板塊的形成,吳曉波個人IP對於標的公司經營層面的影響不斷降低。

另一個以大V爲核心建立起來的付費產品是樊登讀書,由前央視主持人樊登創辦,最開始做線下讀書會,後發展爲互聯網平臺。2016年11月,樊登讀書推出樊登書店,並通過少數直營+加盟的方式擴張至200多家。目前,樊登書店通過推出付費課程的形式,打造線上+線下的知識付費場景。(《深擊 | 實體書店‘進化論’》)

不管是邏輯思維、吳曉波頻道,還是樊登讀書,都是從個人IP向平臺化發展,一個獨立的知識付費IP似乎很難在信息爆炸、不斷更新迭代的時代擁有較長的生命週期。

但是和吳曉波頻道、樊登讀書不同的是,《李翔知識內參》並沒有公衆號,也沒有相關的獨立產品,而是以得到App爲陣地。這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很難像前兩者一樣,有大的發揮空間。

不過,李翔仍走在知識付費前線,他提到,《李翔知識內參》落幕之後,自己接下來將會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一些更整塊和更系統的內容工作上,深入研究一個領域:從工業時代一直到今天的鉅富。

作爲得到App上不斷上線的新產品中的一個,李翔新的產品《鉅富之路:洛克菲勒》已上線付費訂閱,訂閱價19.9。

內容行業可以不靠廣告嗎?

從去年開始,就有一種論調是知識付費在音頻平臺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頭部的音頻平臺也紛紛從單一的知識付費拓展到知識加娛樂的內容付費。

其實,整個知識付費領域,都在從“販賣”知識轉向“販賣”服務,或者說從內容變現到內容服務。

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商業模式的探索和拓展。

三年前,李翔開始做《李翔商業內參》時候,有一個想法是想做一個實驗,證明內容行業可以不靠廣告模式生存。

但從三年後的結果來看,這一設想似乎並不成立,至少單一的付費產品來說是這樣。

實際上,廣告作爲最爲成功的商業模式之一。比如吳曉波頻道背後的杭州巴九靈,就有近一半收入來自廣告,佔比48.41%,會員收入僅佔17.59%,電商佔了少部分收入。

而大多數的知識付費產品、平臺,走的都是多樣化商業化之路。以得到App爲例,除了站內售賣知識大V的付費專欄,還發展出了培訓業務。

知識服務大有可爲,但也隨之迎來更多挑戰。

知乎創始人、CEO周源近日在演講中提到,如今知識付費已經出現了復購率降低、完課率降低、使用時長降低的“三低”現象,驅動知識服務公司紛紛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未來,隨着知識服務領域逐漸品類下沉、垂直化,更多機構在做知識付費的時候,或許會逐漸捨棄IP、粉絲教育、粉絲經濟,向着系統化、精細化的產品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