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一枚小小茶盞

氤氳之變中

使人於其間觀天地宇宙

它是茶文化的縮影

是東方美學在生活實用間的承載

亦見證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建窯是中國最著名的古窯之一,也稱建安窯,故址在今福建省建陽水吉一帶,以燒製黑釉茶盞而聞名於世,並以“松風鳴雪兔毫霜”的樸淡雅宜之美,“熁之久熱難冷”的實在之用,隱蘊儒家、禪宗之理,融通中日茶道之學,而成爲茶文化的一個縮影。

建窯以燒製黑釉盞爲長

早年間亦有燒製青釉等瓷器

因其水吉當地得天獨厚的高鐵嶺土

燒製的建盞都有胎體堅厚,有“鐵胎”之質

胎內細小氣孔宛若毛細

蔡襄《茶錄》曾記載

其坯微厚

熁之久熱難冷

最爲要用

這樣的茶盞有着良好的保溫效果

適宜鬥茶

中日文化交流史長達2000多年,早在平安時代,宋僧東渡,廣弘佛法,就將宋朝的飲茶之俗帶入日本。在元弘三年之前“建盞”一詞已出現在金澤貞顯的信札中。到了室町時代,建盞不僅是千金難求的珍稀唐物,躋身於“東山御物”之列,亦成爲象徵將軍身份的“格式道具”。《大明別幅並兩國勘合》則明確記載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朝皇帝賜予“日本國王源道義”(即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黃銅鍍金廂口足建盞十一個”。其中便包含宋代的建盞。

而日本現存曜變天目盞三件,分別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藤田美術館及大德寺塔頭龍光院,皆被指定爲國寶,中國只在杭州出土了殘片。

▼靜嘉堂藏曜變盞

這隻盞又名“稻葉天目”,被譽爲“天下第一碗”、“碗中宇宙”,是三隻曜變天目中人氣最高最爲名貴的。在光照下有金屬光澤,整隻盞玻化都很好。

▼大德寺龍光院藏曜變天目

這隻曜變盞是作爲佛器來保存的,幾百年沒換過主人,也極少對外公開,但在今年三月首度對外公開。

▼大阪藤田美術館藏建窯曜變盞

藤田美術館藏曜變盞原爲水戶德川家傳,器型同稻葉天目一樣,是標準12口徑束口盞。口沿扣銀邊。

現如今的建陽水吉,仍有一批工匠鉢承傳統,推陳出新。如陶民柴窯,仍堅持手工拉坯、修胎,以柴窯燒製建盞。雖成品率遠低於電窯,但選用高油脂的松木,人工控制窯溫,在溫度或高或低,還原火焰忽明忽暗間,再現千年前的宋韻風華,蘊藉宋儒之旨,禪宗之趣,而深深沉沉,別有一番思忖在其間。

▼徐國清柴燒建盞

龍窯柴燒赤麟(小鉢)

新品特推

作者:徐國清

尺寸:10*6.3交流收藏建盞,欣賞更多大師作品、視頻,可以添加筆者V:183965577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