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盞,意指建窯燒製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然而在點茶風靡的宋代,首選茶器卻是以建窯建盞爲代表的黒釉瓷。

在國人慣有印象中,青瓷與白瓷纔是單色瓷的審美主流,也是宋瓷最驚豔的釉色。然而在點茶風靡的宋代,首選茶器卻是以建窯建盞爲代表的黒釉瓷。

剛完結的正午古裝劇《清平樂》中,宋仁宗與曹皇后以建盞鬥茶的畫面

兩宋時建窯建盞是上至宮廷,下至市井皆鍾愛的茶具,元末遭遇斷代,但流入東洋後也成爲日本將軍傳家至寶。

近年來建盞重回收藏圈與茶圈視野,有很多新朋友對這遠看不起眼,細看神祕幽玄的黑色茶碗產生好奇,卻因公開資料過少,不得其門而入。

因此整理常見問題回答,配圖以供參考。本篇爲1-3問

1、什麼是建盞?

建盞,意指建窯燒製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

建窯鼎盛時期,窯場規模宏大,主燒黒釉瓷器,囊括茶碗、燈盞、盞託、罐、杯、執壺等器型。其中,以茶碗爲大宗,宋代文獻稱之爲“甌”或“盞”,今人統稱“建盞”。

建盞在宋代曾與北苑貢茶一同被選爲貢品,成爲皇室御用茶器。

南宋 建窯兔毫束口盞,美國弗利爾藝廊藏

2、什麼是建窯?

建窯,即建州[注1]窯,是宋瓷代表名窯。唐宋時期瓷窯多以其所在州縣命名,故有邢(州)窯、定(州)窯、汝(州)窯、吉州窯、耀州窯等名。

“州”字有時會被省略,如上述前三個窯口,通常被稱爲邢窯、定窯、汝窯。

建窯即建州窯的簡稱。

宋代建窯遺址的大路後門龍窯,長度135.6米,爲世界最長龍窯。

宋代建窯遺址位於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池中村一帶。窯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2001年,建窯遺址經國務院公佈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吉宋代建窯遺址衛星圖

目前的研究認爲,建窯興起於晚唐五代,盛於宋代,衰於元代。

建窯的代表作品是黑釉茶盞。中國燒製黑釉瓷器的歷史不短,但長期以來,黑釉瓷並未受到國人的特別鍾愛,直到建窯建盞出現。

建窯黒釉茶盞無論是胎釉還是造型,都在宋代形成空前的影響。在中國科技史、陶瓷史和茶史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建盞燒製技藝成爲學界公認的黑釉瓷技藝巔峯。

南宋 建窯油滴束口盞,紐約佳士得2016年拍品,成交價約7800萬人民幣

[注1]:建州,是唐代設置的州,北宋延續其名,南宋升建寧府,元代改爲建寧路,明清時期恢復府制,但邊界略有變動。

古建州轄區主要在今福建省南平市的建甌、建陽等多個縣市。“福建”這一省名,就是“福州”與“建州”各取一字而來。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福建路區劃圖,深色區域爲建州所在轄區

3、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有何特別之處?

建窯建盞燒製技藝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燒製工藝定義了建盞的本質,即使用含鐵量高的粘土做胎,即鐵胎,以及赤鐵礦、草木灰等配成的釉,最終在1300°C以上高溫,使用還原焰,燒製出自然形成的鐵系分相-析晶釉斑紋。

(宋代也有一些建窯黒釉盞是人工二次點釉,但建窯鼎盛時期的代表技術依然爲自然釉,故二次上釉在此不作特別說明)

日本藏三隻國寶曜變建盞和杭州出土曜變殘件

宋代建窯代表名貴釉色有兔毫斑、鷓鴣斑、曜變斑等,還有雜色釉、烏金釉等類別。同樣的坯釉進窯,可能燒出各種釉色,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即使同樣是兔毫,也會有不同長度、不同形態、不同顏色,無法燒出完全一樣的兩隻建盞,就像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宋代建窯褐兔毫敞口盞,香港蘇富比2017年拍品,約合人民幣295萬成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