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是我國傳統瓷器的佼佼者,是與我國茶文化密不可分的器物,是宋代宮廷的御用茶具,歷史地位頗高。說起建盞的傳奇故事,大家也許略有耳聞,但是提起建盞獨特的燒製手藝,想必大家還是較爲陌生的。

作爲傳統的手工技藝,建盞的燒製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建盞的燒製工藝和普通瓷器大不相同。根據史書記載,建盞的成品率很低,從選泥、粉碎、淘洗、揉泥、修坯等最少需要經過13道以上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精細入微,需要花費數天的時間。

隨着用建盞喝茶的人越來越多,建盞在使用過程中卻頻頻爆出"有毒說",有人覺得用建盞喝茶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毒素,還與建盞的價格有很大關聯,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你還在擔心建盞有毒與價格論有關,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你會找到答案的。

建盞"有毒論"1. 建盞的胎泥選擇

建盞到底有沒有毒呢?最大的爭議就是在建盞含有的重金屬上,我們知道建盞中含鐵量較高,這也是其他瓷器所沒有的。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建盞的胎泥用料,從根源上來尋找答案。

建盞燒製的第一步就是要選擇合適的胎泥,建盞在必須要在1300度高溫環境下才能成功燒製出釉面結晶的茶盞,這對胎泥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普通的泥土在高溫環境下容易變形、起泡,這也是建盞燒製難度高的原因之一。

建盞的胎泥主要是含有三種成分:紅土、粘土、高溫土。位於福建南平建陽的建窯燒製出來的建盞品質最優,其他窯口難以燒製出與之相媲美的茶盞,因爲這裏特有的紅棕泥含鐵量較高,能夠達到7%-10%。因此,憑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建窯燒製出來的兔毫盞、油滴盞更加絢麗奪目。

胎泥選好後要進行淘洗過濾,把胎泥放入水中攪拌,將雜質過濾掉,在將靜置一段時間,讓淘洗過的泥慢慢沉澱,等到沉澱完畢,將水倒掉就能得到純度高的泥料。接着,還有泥料臣服、揉泥、拉胚、修胚、乾燥等步驟,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一步出錯都有可能導致燒製失敗。

2. 建盞的釉料配方

建盞燒製還要選擇合適的釉礦,宋代建窯主要將原礦釉石作爲主要的原料,首先把釉礦石進行粉碎,這是爲了形成後續要用到的釉料,接着,再加入當地的紅土和草木灰等磨成漿,過濾後備用。我們所看到建盞成品表面形成的形狀不一、色彩鮮明的斑紋,就是經過粉碎後的釉礦石在高溫下與坯土結合形成的。粉碎的釉礦也被叫做釉料,在建盞的釉料中主要包含三種成分:釉基、髮色劑、助熔劑。這三種成分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釉基中主要是石英,就是我們現在玻璃中所含有的主要成分,還含有少量的黏土,含鐵量高,對後續形成釉面的斑紋影響巨大。髮色劑是釉料中的着色劑,能夠影響建盞的顏色。助熔劑作用較小,主要是草木灰成分。

雖然這些成分看似簡單原始,但是在高溫下,鐵會發生化學反應,鐵離子析出成爲結晶,從而形成我們所看到的精美絕倫的兔毫、油滴等斑紋。衆所皆知,鐵是我們身體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能夠運輸人體中的血紅蛋白,所以千萬不要誤以爲建盞中含有的鐵是"有毒金屬"。3. 建盞的燒製條件

將上好釉料的建盞放入窯中燒製,這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燒製過程需要花費十來個小事,堪比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建盞在燒製過程中,無需加入其它物質,但是溫度的把控緊密關係到茶盞的斑紋。爲了形成獨特美麗的斑紋,必須在燒製過程中保證在1300°的高溫下,溫度低難以形成油滴斑紋或者形成的斑紋太小,溫度過高會導致形成的斑紋融成一片。

同時,窯內每一個角落的溫度都要嚴格把控,但是這幾乎是天方夜譚,因此沒有一隻建盞是十全十美的,在每次的燒製中都會有一些殘次品,最後留下的建盞都是精工細作。在高溫的條件下,會讓很多釉料中的雜質自行分解,最後形成的玻璃釉面是較爲穩定的化學物質,在普通的條件下,既能夠耐熱也不懼酸鹼,因此用建盞來喝茶非常健康。

建盞"越有毒"價格越高?

就目前收藏市場而言,建盞的價格有着天壤之別,上至數百萬元,下至幾十元,常言道:一分價錢一分貨,不同層次的建盞自然價格也有所區別。

上乘的建盞對於收藏愛好者而言是可遇不可求,對於很多的剛入門新手而言挑選一件極好的建盞更是難上加難,那麼在挑選建盞的時候怎樣判斷一隻建盞是否值錢?怎樣挑選一件稱心如意的建盞?可以參考以下三點。

1、 胎體制法不同,分別爲機器壓坯和手拉坯

機器壓坯顧名思義就是運用機器進行生產的一種方式,通常是匠人們提前做好一個胎體的模型,然後依照模型大批量生產,相比較而言價格也就低一些,售價幾十元不等的建盞基本都是機器壓坯。機器壓坯的胎體較厚重且比較死板,流暢度也有所欠缺,目前市場上有些機器壓坯會在後期進行修邊,修足,增加修刀痕模仿手工拉坯,入手之前不妨多觀察。

手工拉坯是指在胎體的整個製作過程中製坯,修坯皆由匠人用手完成,手工拉坯一般需要有着長期製坯經驗的老師傅,現如今很多獨具匠心的老師傅依舊堅持手工拉坯,手工拉坯的線條流暢,器型看起來更加靈動,每一件手工拉坯的建盞在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在價格上更高一些,手工拉坯的缺點是速度慢,成品的數量少。

2、 釉色斑紋

建盞的斑紋形態變化萬千,依據形態的不同大致分爲兔毫盞,油滴盞,曜變盞,烏金盞等,斑紋的形態不同,價格也就不同,形態越好價格越高。

兔毫盞,因其斑紋的形態像極了兔子的毫毛而得名,此類斑紋長,直,邊界清晰,且具有立體感爲佳品。

油滴盞,斑紋形態酷似油滴,斑紋清晰可見,分佈均勻,富有立體感即可稱之爲上乘之品。

曜變盞,成品率極低的建盞種類之一,窯內氛圍到達極致纔可,曜變盞的花紋看上去類似油滴,不同在於曜變盞常常爲幾個或數十個不等的斑紋聚集在一起,曜變盞在陽光照射下,色彩交相輝映,堪稱一絕。

烏金釉,也稱黑釉,表面沒有斑紋或者斑紋的數量極少,不易觀察出來。建盞成熟時期燒製的黑釉盞,釉色溫潤,光滑,散發光澤是黑釉盞中的極品。

3、 器型的大小

作爲飲茶鬥茶的工具,建盞口徑一般在6cm至9cm左右,超過10cm的稱爲大口徑建盞。大口徑建盞在燒製過程中困難指數較高,盞壁較厚,易出現受熱不均勻,燒製的效果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並且大口徑建盞耗費的原材料多,窯內燒製佔用空間大,因此口徑大的建盞價格也高,大口徑的精品建盞較爲罕見。

裴春元仿古油滴尺寸:12.6*7.3

影響建盞的因素有很多,在入手之前可依據自身需要結合以上幾點進行選擇,且通過正規渠道進行購買,便宜沒好貨這句話並非絕對,但精品建盞絕對值得擁有高昂的售價。剛入門的新手建議使用"真精稀"原則,也就是真建盞,精品建盞,稀少品種建盞原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