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匣器調色,與書家不同,器上諸色,必出火而後定",從這個角度上說,建盞就是火舞神工的藝術創作。而建盞在燒製過程中,因窯爐結構、燒成溫度、冷卻方法、窯內氣體成分及濃度的變化等等因素,使得建盞釉色和紋樣的形成各具特色。即使是同一配方在不同的燒成條件和氣氛下,也會發生不同的反應,所以說燒窯成功與否決定了建盞品質的優劣。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目前建盞市場的三大主流燒法:傳統的柴燒以及現代的電燒、氣燒。

1. 柴燒

柴燒是一種延續宋代的古老燒製方法,以松柏木爲燃料。靠萬斤松柏枝燃燒時釋放的柏油及混合物附着在茶具上形成釉色,在燒製盞器時用匣鉢罩住核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儘可能保持一致。柴燒建盞品相拙樸、紋理純粹自然,受到很多盞友們的喜愛,其中龍窯柴燒最爲出名。傳統的龍窯柴燒一般是依山斜坡而建,酷似一條盤龍。傳統龍窯格局有兩種,通天一體式和隔艙式。

通體一體式很好理解就是像隧道一樣,中空直達。特點是升溫快,內部空間大。缺點也顯而易見,柴火升溫溫度流失過快,窯內部氣氛太大,無法做到精準的還原焰。而隔艙龍窯是在一體式龍窯的基礎是改進而來,在三五個投柴口的接替處砌一堵火牆,牆底部設小孔,目的就是爲了更好的保留溫度。有效的做到小部分還原,而後部分繼續升溫。還有一些小些的饅頭窯、土窯、原理是相同的,只是窯體積不同。窯的體積越大,越難控制,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2. 電燒

電燒則是以電力爲能源升溫燒結的一種方式,在一個密閉的小箱內,通過微電腦控制器來控制爐內的加熱棒給建盞鐵胎加熱。這種燒製工藝不會產生火與土的煅煉,對氧化、還原氣氛以及溫度可控,故電燒建盞多是明亮豔麗。由於去掉了匣鉢束縛,建盞的器形也可以不受大小制約,釉色也愈加鮮豔奪目。

由於溫度可控,所以電燒建盞的胎質不必像柴燒那樣厚重,可以展現出一定的輕巧玲瓏之美。並且相對與柴燒而言,電燒的可控性比較高,釉色更爲鮮豔明亮,玻化程度會較好。不僅外觀看起來時尚亮麗,款式也更爲多樣,價格較爲親民,比較能滿足市場需求。

3. 氣燒

現代氣窯一般採用煤氣或天然氣作爲燃料來提升窯內溫度,原理是通過控制進氣孔和排煙孔來調整窯內一氧化碳濃度,營造出適合建盞成型的還原氣氛。氣窯主要爲梭式窯,推板窯,隧道窯,各有各燒成曲線,控制方法也不同,基本上是以溫度、時間來控制,根據燒成時段的規定溫度,適當調節氣閥,和風門使燃料的燃燒值最高,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出火口回火,引發燒傷事故。想要均勻燃燒而達到需求溫度,需要積累一些經驗,才能達到即省燃料,又能得到好的產品的效果。不過因爲目前氣窯燒製難度不亞於柴燒,燒製成本又比電窯大,所以建陽當地極少有人用氣窯燒製建盞。

泥做火燒,關鍵在窯。而建盞的燒製又有着"一窯生,一窯死"的說法,可見其的燒製難度係數之高,及不可把控的要素之多。但也正因如此,纔有了讓我們驚歎的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