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隨着各國紛紛開始使用有線電報這種既快捷、又方便的通訊工具,傳遞遠端信息、軍情以及情報,英國很快發現,利用自己在海底電纜網上的“節點控制”便利,可以很方便地竊聽、監控各國信息輿情、軍機大事,讓自己的外交、軍事行動可以料敵先機,謀定後動,甚至後發先至。在情報史上,類似這樣的竊聽壟斷也曾在有線電報時代出現過,那就是英國藉助對海底電纜的壟斷實施的“全球大監聽”。

“棱鏡門”曝光的美國全球監聽項目之所以得以實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在全球互聯網領域的壟斷地位。在情報史上,類似這樣的竊聽壟斷也曾在有線電報時代出現過,那就是英國藉助對海底電纜的壟斷實施的“全球大監聽”。英國利用自己在海底電纜網上的“節點控制”便利,可以很方便地竊聽、監控各國信息輿情、軍機大事,竊聽使得英德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一戰的爆發。

竊聽電報導致英德走向對抗

有線電報的發明者並非英國人,而是19世紀中期的美國人摩爾斯,人類從此進入“電通訊”時代。“日不落帝國”英國很快意識到,有線電報對維持自己這個在全球都有殖民地和駐軍分佈、需要建立覆蓋整個世界的快速通訊網絡的大帝國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英國不僅很快在本土建立起完整的有線電報網,還打起了海底電纜的主意。因爲英國是島國,唯有建立四通八達的海底電纜網絡,才能把電報通訊的觸鬚伸向世界各地。

1851年11月,世界笫一條海底電纜建成,該電纜全長僅33公里,從英國多佛爾到法國加萊,橫跨英吉利海峽;1866年,連接大西洋的海底電纜由英國建成;1880年,英國鋪設的海底電纜總長度已達到驚人的156萬公里,連接英國和印度、英國和美國、英國和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英國和非洲、英國和中國……原本耗資巨大、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越洋通訊變得便利和便宜,例如從印度發一份電報到倫敦,一個字節只要4便士,第二天便可送達。

這個電報網絡從一開始就被用於情報領域,起初的“情報功能”是方便間諜將遠方蒐集、刺探來的情報,用最快的速度送回本部。不過隨着各國紛紛開始使用有線電報這種既快捷、又方便的通訊工具,傳遞遠端信息、軍情以及情報,英國很快發現,利用自己在海底電纜網上的“節點控制”便利,可以很方便地竊聽、監控各國信息輿情、軍機大事,讓自己的外交、軍事行動可以料敵先機,謀定後動,甚至後發先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