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區,一、二期共50萬m²,小區17棟塔樓。地下兩層,地上34~40層,過程陸續開工,到竣工驗收,施工過程中抗浮問題均未發現異常,用戶收房過程開始陸續發現其中一棟的裙樓抗浮板出現開裂、滲水,而後出現裙樓與主樓交界處梁、板出現裂紋。(膨脹土地基持力,地勢高低,地表水浸潤,盆湯效應)

 某住宅,1~3號樓及地下車庫,地下2層、地上22層,未設計抗浮錨杆等措施,計算分析抗浮力滿足結構要求。動工驗槽開始,至交工。基礎及主體結構施工及驗收未發現異常,竣工驗收未發現異常。逐漸發現純車庫部位抗水板開裂、主樓與純地下室交界部位梁開裂、局部柱裂紋出現。(裙樓地基持力層、回填土施工質量)。

從勘察、設計、施工幾方面存在的問題談我們需關注質量要點:

一、地基勘察

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響設計方案的確定。按規範,《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3.0.4條,第6)“岩土工程勘察應提供用於計算地下水浮力的設法水位。

目前存在:

1、城市地鐵的施工,沿線周邊大量降水,會導致鑽探成果中,顯示地下水位偏低;

2、高層建築的大量興起,大搞建設的階段,使得地下水位降低嚴重。

按《建築邊坡技術規範》 GB50330:

4.3.1 建築邊坡工程的氣象資料收集、水文調查和水文地質勘察應滿足下列要求:

1 .收集相關氣象資料、最大降雨強度和十年一遇最大降水量,研究降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2. 收集歷史最高水位資料,調查可能影響邊坡水文地質條件的工業和市政管線、江河等水源因素,以及相關水庫水位調度方案資料;

3 .查明對邊坡工程產生重大影響的匯水面積、排水坡度、長度和植被等情況;

但在目前現實是,歷史統計數據查無可查,勘察單位僅憑自身單位數據無說服力;二來,建設開發單位、設計單位爲降低建設成本,不願意取限值。

二、設計

依據規範: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2011

《岩土錨杆(索)技術規程》 CECS22-2005

《建築邊坡技術規範》 GB50330-2002

《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

《岩土工程勘察規範》GB50021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 等

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3.0.2條:6款建築地下室或地下構築物存在上浮問題是,尚應進行抗浮驗算。

需要注意目前有幾點問題:

純地下室未設抗浮時的複覈,提醒設計是否綜合考慮了各種參數和影響;

設計的抗浮參數如標準值、設計值的確定是否規範;以便於質量控制或檢測採集數據。

專項設計與原設計的溝通情況,方案是否經由原設計認可。

幾點有待商榷的設計問題:錨杆與抗浮板共同受力的理念;錨杆均勻佈置的合理性;錨杆設計以“防”爲主,“防”不了後的預控,即“防”與“疏”的理念;專項設計存在的漏洞。

二、施工

工藝流程:

測量定位 — 鑽孔 — 錨杆製作(HRB400HRB500熱軋鋼筋)—放置錨杆—拔管 —填礫石 — 壓力注漿— 二次補漿—質量檢查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拔管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錨杆錨入地板成型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防水節點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柱體成型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地基撿底對錨杆的損壞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柱體不到位、鋼筋保護層缺失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砂層中錨杆成型、錨固體損失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砂層中錨杆成型、錨固體損失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柱體接樁不規範

從房屋建築抗浮錨杆質量問題談設計、施工過程控制要點

四、錨杆試驗

基本試驗(極限抗拔試驗,驗主要目的是確定錨固體與岩土層間粘結強度特徵值、錨杆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通過極限拉拔試驗得出極限拉拔力值。試驗荷載:極限標準值(2倍標準值)

驗收試驗(錨杆驗收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按《岩土錨杆(索)技術規程》 CECS22-2005,檢測數量錨杆總數的5%,不少於3根,最大試驗荷載應取錨杆軸向拉力設計值的1.5倍。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5%”“(5根)”。

不合格錨杆的處理

當檢測不合格時:

按邊坡規範:按錨杆總數的30%重新抽檢,若再有不合格時應全數檢測。

按錨杆(索)規程:驗收有不合格時,應增加錨杆檢測數量。抽檢數量爲不合格錨杆數的3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