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小镇上做卤鸡的人很多,但他们家的味道和炒糖水平算的上最高的了。好多平时不爱吃鸡的人,90%以上都会惊奇的发现,会爱上这种美食,而且会专注地把一大碗鸡肉啃完。

距离昆明140公里、离弥勒市只有30多公里的一个地方,早在892年前的南宋被誉为“蔗糖之乡”。这个仅5万人的小镇上,如今最有名的居然是一只满身尽带“黄金甲”的鸡。

你万万不会想到,在这这样一个小镇居然藏着“云南第一鸡”。

他们家的卤鸡远近闻名,每逢小镇上赶集,门口就挤满各种摩托车、三轮车、电动车、各种小汽车大货车,都是来这里进行解馋。

下面这位老人家是他们家的忠实粉丝,虽然戴着假牙,但是每隔3天必来这里啃上一只鸡腿,吃上一碗米线。

甚至还有外国人过来吃,虽然掌柜听不懂他在讲什么,但是老外一连吃了3碗米线,最后竖起大拇指,嘴里咕嘟咕嘟讲个不停。

竹园小镇上卖卤鸡的店很多,不过,他们家的卤鸡,口碑最好。

从一百多年前,在小镇上卤鸡开始盛行,当时的皇帝本来打算来品尝一次,但后面由于位置偏远,最终没有成功进行这次外出。

点睛之笔在于,看上去做法类似于红烧肉,却有所有不多,把糖炒制到发黑冒泡,多一秒会糊,少一秒又不香。虽然小镇上做卤鸡的人很多,但他们家的味道和炒糖水平算的上最高的了。

传承了4代人了,第一代人开创,第二代人摆个小摊位,第三代人做到小有名气(下面这位老人),第四代人改良(上面这位女人),最终把此“黄金鸡”发扬光大。

第三代传承人已经退休了,不问世事,每天就是看看报纸,乘一下凉。

放在卤汤中卤制。卤制卤鸡过程很复杂,比如:一般要将鸡放进卤汁中浸泡3小时左右,下锅时用大火,沸腾后用小火熬制。好多人会说麻烦,浪费时间,可能舌尖上的极致美食,就是需要这样一分一秒的精确把控。

卤制的过程中还要时不时用筷子戳一下鸡肉,如果很容易戳进去,说明鸡肉已经卤透了。基本每天从凌晨鸡还没打鸣就要起床,凌晨3点开始制作,早上7点左右第一锅鸡刚好出锅,卤好出锅的鸡肉,香气扑鼻。

只要是吃过的人都会爱上,而且是停不下来那种,不加辣椒油的话,味道甜香适口,老人孩子都爱到不行,几块醇香的卤鸡肉,加上本地软糯的卷粉,吃上一口感觉就会爱上这个地方。

刚刚出锅滴着卤汤的鸡,(下图)现炒的油辣椒!

看着卤鸡,我只想说:你们弥勒人TMD真有口福。

据说每10分钟要卖一么一大盆,节假日有时候还跟不上的,那种围着抢的状态。听女掌柜介绍,他们家的卤鸡计量单位是吨,从早到晚一天要卖500多只,差不多1.2吨左右。

鸡脚小皮薄,肉有嚼劲,有鸡香味,口感较好。

杨树生卤鸡的女掌柜,算得上是镇上最勤快的女人了,每天从凌晨就开始工作到下午,20多年天天如此,镇上80%的人,她多叫得出名字,或者知道他们的口味是什么?比如辣少一点,作料多一点等等。除了勤快,她的“无影手”也是远近闻名,眼睛一闭一睁,她可能就已经抓好了5碗米线,砍完了一只卤鸡。

刀工均匀娴熟。

每碗都必放的香醇熟芝麻(上图)

把味道提升到极致的凉拌的香椿(下图)

还有灵魂配料:甜酱油(下图)

价从最早的5毛,到今年的5块,十分平民。

每年都有好多人来她这里拜师学艺,据说最远的学徒是黑龙江的夫妻小俩口,开在俄罗斯边境上,生意十分热闹,这对夫妻前几年做什么都失败,后来把这个神奇的鸡肉带了过去,才做了没几年就买上了保时捷,还一直嚷嚷着叫师傅过去坐坐。真不真实不知道,我觉得十分神奇,一个美食,把相距几千公里的2群人,有缘分的联系了在一起。

环境说句实话,直接是不忍直视,但是小镇上的人完全不在意,小店被围得水泄不通,桌子的每个角落都坐满人。

下至1岁多的小孩,上至90多岁的老人,人手一碗卤鸡米线或者卷粉,吃得不亦乐乎。还有路过小镇的司机,每辆基本上是要买5只以上才肯罢休,有的甚至一次把一大盘鸡全部拿下。

来她家的标准配置,3人以上,可以选择砍上一只鸡,再吃上几碗卷粉。

竹园卤鸡,类似于白斩鸡,但是被卤制全身入味了一遍,入口清香不腻,十分优秀。好多平时不爱吃鸡的人,90%以上都会惊奇的发现,会爱上这种美食,而且会专注地把一大碗鸡肉啃完。

卤鸡皮薄肉香,蘸点作料,一个小孩子啃上好几块都不成问题。要减肥的可以试试卤鸡脚,没什么肉,但是吃起来却很香。

杨树生卤鸡(清真),听说,现在还招收学徒。

在哪:云南省弥勒市竹园镇101县道中段,就在路边(找不到可问当地人,几乎都可以给你指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