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億畝”支撐大國糧食安全,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該怎麼穩?

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在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頭號硬任務,糧食安全緊隨其後。

根據19日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下稱“一號文件”),對糧食安全的關注主要體現在首次提及“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

此外,一號文件還提到另外三個以“億畝”爲單位的內容,分別是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

以“一嚴守三確保”爲特徵的糧食安全戰略,說明我國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一硬任務有了進一步的指標細化,也反映出對這一工作的高度重視。

糧食安全受重視的背後

“在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今年一號文件釋放的‘重農抓糧’信號是最明確的、最強烈的。”作爲自2004年以來連續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執筆人之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祕書局副局長祝衛東在近日舉行的“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暨2019中國三農發展大會”上表示,“三農”作爲戰略後院,如何穩住守好,爲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增添底氣和迴旋餘地,是出臺今年一號文件的一個深層考慮。

201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雖然比上一年下降0.6%,但仍處於高位水平,屬於豐收年景。

但祝衛東指出,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糧食安全形勢並非高枕無憂,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並不穩固,產品結構不盡合理,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的積極性不高。長期來看,隨着人口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需求仍處在上升通道,保障糧食供給的壓力依然很大。

雖然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但實際上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並不多。

守住“三農”戰略後院,首先要守住糧食安全不出問題。祝衛東強調,這方面如果有大的閃失,不僅會帶來物價上漲,使經濟發展陷入增長下行和物價上行“雙碰頭”的被動局面,嚴重的還會影響社會穩定。

四個“億畝”支撐起的大國糧食安全

中國的糧食安全戰略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方面要保總量供給,另一方面要保障質量安全需求,還有就是要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保供給。

一號文件所提及的上述四個“億畝”,雖然指的是國內總量供給,但與其它目標呈聯動關係。

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18億畝耕地是未來五年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紅線”。

此後,201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提出,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在這次會議上,中央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做出了綱領性的要求,即“以我爲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

可以看出,自從提出耕地紅線以來,直至今年的一號文件,我國對糧食安全的態度一以貫之,未有變化。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姜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保障中國農業生產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爭奪耕地等資源要素的競爭日趨激烈,農地非農化現象不斷湧現。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加速時期,在這一形勢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明確耕地紅線意識,農民可以非農化,但耕地決不能非農化,是對國情和現實的切實回應。

此外,糧食生產總量取決於耕地數量、播種面積單產、複種指數和糧經比等因素,因此在耕地紅線之外,又有糧食播種面積、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這三個維度,來相互支撐中國這個大國的糧食安全。

2018年,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務必穩定糧食麪積和產量。高度重視有些地方忽視糧食生產的傾向和糧食供求關係發生的變化,保面積、穩政策、抗災奪豐收,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16.5億畝,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

那麼要讓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保持穩定,該怎麼穩?

祝衛東指出,要靠保護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來穩,穩糧食價格和收購政策、穩對種糧農民的扶持政策、穩產糧大縣的獎補政策,確保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不滑坡。

此外,要靠藏糧於地來穩,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任務,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確保到2020年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

再來,要靠藏糧於技來穩,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快先進實用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潛力。

當然,保供給既要保量的需求,還要適應人民對優質安全農產品需求升級的需要。

祝衛東表示,要堅持產量產能一起抓、數量質量一起抓、生產生態一起抓,把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作爲主攻方向,在穩定產量的基礎上,下決心把低質、低效和不對路的品種調減下去,把緊缺、專用、優質、綠色品種的生產增加上來,提升糧食生產和整個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其中,一號文件對食用油料生產進行了重點部署,要求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生產、發展木本油料,對供求缺口的這塊短板要下大力量來補。同時,畜牧業上強調振興奶業、防控非洲豬瘟,漁業上強調減量提質增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