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規模經濟衰退時期,企業往往面臨兩難選擇,是“節省開支渡危機”,還是“投資渡危機”?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崩潰對各行業、各市場和各地區的公司均造成了破壞。危機導致金融業崩潰,監管和政策環境完全改變,全球經濟也嚴重收縮。事實上,大規模的經濟崩潰從根本上影響了企業的商業環境的各方面,擾亂企業與客戶、員工、供應商和本地社區的關係,並在競爭格局中造成重大變化。因此,企業可能會徹底重新考慮並調整戰略投資,不管是危機期間還是過後都要生存並保持(甚至增強)競爭力。

事實上,經濟崩潰對戰略管理的主要挑戰是加劇了資源限制。因此,企業可能需要減少投資,至少要剝離一些投資以確保短期內的生存。不過這麼做要注意平衡各板塊,如果剝離太多資源,或者選擇錯誤的資源,可能危及公司長期的發展。

儘管經濟崩潰後果十分嚴重,但我們對企業應如何準確地調整資源基礎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新經濟狀況下經營知之甚少。爲深入瞭解這一現象,以及對公司的影響,我們着手調查公司如何調整戰略投資,包括員工、資本支出(CAPEX)、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投資等方面。我們會更具體地問:2007年到2009年的大衰退期間,公司是如何調整資源基礎的?有沒有努力“節省開支渡危機”,還是“投資渡危機”?曾在哪些方向多大程度上調整戰略投資以求生甚至增強競爭力?

一般來說,企業是否會減少、維持或增加投資並不明顯,因爲經濟崩潰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經濟危機可能嚴重削弱企業的投資能力,因爲缺乏現金。結果是,企業可能解僱員工,剝離實體資產,推遲甚至撤銷研發項目,或取消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以維持現金流。換言之,企業可能會努力節省開支以渡過危機。

另一方面,經濟危機可能爲企業提供擴大投資的機會,也就是說企業可能通過投資渡過危機。舉例來說,經濟危機爆發後,企業可能有機會以較低成本購置新設備或以較低工資招聘員工。此外,企業可以投資提升創新能力和企業社會責任,增強經濟復甦時的競爭力。

研究美國上市公司的數據後我們發現,經濟大蕭條期間企業一般來說會大大減少勞動力和資本支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會維持研發水平和企業社會責任。(爲了建立企業樣本庫,我們使用了標準普爾Compustat數據庫的數據。與KLD數據庫,也就是企業社會責任數據來源以及Dealscan貸款數據合併後,得到670家公司的樣本庫,然後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應對危機一般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一是“節省開支渡危機”,具體來說是減少勞動力和資本支出。第二種方式則是“投資渡危機”,具體做法是維持對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因此研究結果表明,大衰退期間維持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創新能力和利益相關者關係。

重要的是,我們發現不同行業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通常情況下企業不會降低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但有些企業確實有所減少,主要是研發不太密集,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也不太敏感的行業。該結果很有意義,因爲相關行業中企業的競爭力不太依賴於創新能力和利益相關者關係。結論是,理解企業應對經濟崩潰如何調整資源基礎時,觀察行業特徵至關重要。

最後,我們研究了經濟崩潰後幾年裏,持續投資於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業績是否表現更佳。結果確實如此。根據資產回報率(ROA)衡量,危機後數年裏相關企業經營業績更出色。相比之下,我們發現維持勞動力和資本支出的公司業績並沒有提升。我們還發現,遵循雙管齊下方式,即維持對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同時減少勞動力和資本支出的公司在危機後幾年中業績更優秀。

研究結果建議,企業選擇保持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因爲相關資源可能有助於應對危機期間出現的重要挑戰。首先,通過在危機期間保持對研發的投資,企業可能發現更有效的創新方法,以更低成本完成更多工作,從而增強危機中的機動能力。其次,與利益相關者溝通協作是企業流程中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重視維護利益相關者關係的企業與削減該領域投資的企業相比,可能更準確地瞭解經濟崩潰的內在變化,發現問題和機會,適應供應商、消費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不斷變化的需要、需求和期望。第三,企業社會責任可實現企業與競爭對手區分開來,增強企業從不利狀況中恢復的能力,加強與本地社區的聯繫,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消費者忠誠度,增加獲取政府採購合同的機會,並降低資本約束。經濟崩潰期間,這些機制可能尤其重要,因爲可以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從而協助企業維持經營甚至提高競爭力。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表明,同時採取“節約開支渡危機”(減少勞動力和資本支出)和“投資渡危機”(維持研發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的企業可以更好地適應經濟崩潰導致的全新與獨特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