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節奏快,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公司與家之間重複往返,本來日常上班很累,回家之後想買個菜做飯還要去很遠的地方,想想就讓人很心塞。於是很多人乾脆選擇不做飯,直接點外賣,但是外賣不僅花的錢更多,比起自己做的飯,健康係數也要大打折扣。

早前長沙市政府辦公廳曾印發《長沙市“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兩年行動計劃(2018—2019年)》,提出了“一圈兩場三道”的相關建設目標。大家可能對“一圈兩場三道”不是很清楚,其中“一圈”指的就是15分鐘生活圈,“兩場”則是指停車場、農貿市場,“三道”是人行道、自行車道、歷史文化步道。

爲了貫徹實施這個計劃,長沙去年建成了農貿市場76個、社區生鮮店50個,這就意味着居住在這些農貿市場和生鮮店附近的居民日常買菜方便了很多。在今年,長沙再接再厲,將,計劃改造新建農貿市場54個、社區生鮮門店55個,力爭2019年基本實現生活圈內農貿設施全覆蓋,讓長沙市民買菜更方便、更舒心。

便民生鮮農產品供應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加快15分鐘生活圈的普及。15分鐘生活圈就是爲了便民利民而產生的,這個“圈”相信大家都很瞭解,但是它解決的可遠遠不止買菜問題。

爲什麼要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短短的15分鐘,能解決這些事

通常情況下,我們每天移動範圍是在3-5平方公里,按照普通人步行速度計算,15分鐘我們可以行走1公里左右的距離,15分鐘生活圈就被當做是實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徑。

在這個圈子裏,只需要步行15分鐘左右就可以搞定喫喝玩樂等,生活圈中配套了文教、醫療、商超、娛樂等基本服務功能、就業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無論是上班、逛街、休憩都可以輕鬆完成。

想象一下: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減少了,就可以多睡懶覺;下班回來,走幾分鐘就可以買好菜回去做飯;週六週日去公園、去逛街看電影,也不用擠公交車跨越好幾公里;偶爾突然感冒生病,在生活圈內就可以去醫院掛號就診……宜居性和舒適度直接上了檔次。

長沙目前已經有不少社區已經實現了15分鐘生活圈,但是由於城市很大,想要普及還是需要不少時間。去年“一圈兩場三道”建設成績優秀,相信今年會更好。未來長沙市的農貿市場總量將達到445個,也就是說400個15分鐘生活圈都會有供市民買菜的農貿市場或生鮮店,作爲衣食住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農貿市場的建設會讓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適。

那麼今年2019年長沙市農貿市場建設計劃具體是什麼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