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多言太极拳不能技击,是因习之不得其法而已,仅以24式循经太极拳中“双风贯耳” 一式而论,就是一种神勇技击之法,24式循经太极拳是从24式简化太极拳改良转化而出的功夫,而“双风贯耳”一式并没有改变,可见其功确实精良。

当然由于基础不同,没有前面功夫的正确习练,没有一定的内功基础,直接以“双风贯耳”而入手太极功夫是不容易的。

因为,此式上冲前行的力量比较大,没有一定的基础,贸然习练,一是容易伤及膝盖,以致有损健康;二是气机上冲太猛,真气上行头顶六阳颠顶后,不能下降小腹丹田,停滞在头部,容易产生头胀头痛之患。

“双风贯耳”一式由捧沙掌,金顶奎牛,钟鼓齐鸣等动作组成。捧沙掌是聚气纳元之功夫,习此式者不可忽视,金顶奎牛是双掌转为拳之式,此前五指张开,以宣十二正经,此时由掤掌摔掌而转握拳,闭合手三阴经,气化阳刚,但是却是刚刚转化,是"三阳开泰产群生"之时,功夫不到又想练“双风贯耳”者,可先以此式入手。

“钟鼓齐鸣”此时阳气至极,内力由脚起,发于腰腿,上行于头,前行于双拳拳锋,力量至刚至阳。此时“进取三阳聚金鼎,宣通督脉冲上元”,是言此式聚集手足三阳聚集于脑,脑为六阳真乾,是六部阳经的聚汇之处,此式有宣通督脉之用。

有一定基础者,能以此快速进入化气为力的阶段,从而强壮筋骨,增长气力,以臻技击为用。这三式练习掤,摔掌,拳击之力,同时有肩撞,头顶之功。

此式练法跟“搂膝拗步”一样,有不同练法,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搂膝拗步”是由前行按掌时出手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内力循经,以致于产生不同的武技效果。

“双风贯耳”则不同,他的出手方式是一样的,但是他是在“双风贯耳”一式后转换为下一式的变迁动作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循经,以致于最终产生的专修不同。

他有两种不同的练法,一法是以大捧沙掌外展,然后合于腹前捧沙掌,其后再合拢天地于胸前呈现十字手势,意在气会膻中而交注气脉,如此反复练习,此法是练按掌,抄掌,穿掌为用。

另一种是“钟鼓齐鸣”后,双掌顺身前捋下小腹 ,其后再合于小腹成捧沙掌,金顶奎牛,钟鼓齐鸣,如此反复循环。此式则是行捋,掤,肘击之力。

两法同时都有背靠之功,在内力的锻炼上,“双风贯耳”亦是通过气机的阴阳升降来锻炼内力。那么前者相对而言,开合的作用更大,后一法则是升降的力量更强。至于如何练习,以何者为重,以个人喜欢为要。太极之基在于敛神聚气,培养元气,只要能达到这效果就是好的。

总的来说,“双风贯耳” 一式通过掌化为拳,拳化为掌的反复练习,能很好的活跃手三阴阳,强化手部肌肉骨骼;同时他的特殊姿势,能更快的使气化为力,是太极拳习练者快速进入技击的一个好功夫。

“双风贯耳”又名“双锋贯耳”,双锋者是言其言锋锐,刚不可挡。宗风还有其他称呼:“六甲丁锋锤”,“太乙双封掌”,“太乙劈空展”,皆是言其功夫隐真。虽说其功最后是拳锋示人,其实亦有掌指专修之功,这也是宗风之要,名称所在,就可以看出功夫的侧重。

如果有习练太极多年,小腹丹田气足,却由于习练方法而感到练拳时沉稳有余,轻灵不足者,或习练太极时,觉得力有千均,但一到实战却力不从心者,可以认真习此一式。以动静双法分别参之,很快就能见到功效。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派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19代传人 凌霄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