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多言太極拳不能技擊,是因習之不得其法而已,僅以24式循經太極拳中“雙風貫耳” 一式而論,就是一種神勇技擊之法,24式循經太極拳是從24式簡化太極拳改良轉化而出的功夫,而“雙風貫耳”一式並沒有改變,可見其功確實精良。

當然由於基礎不同,沒有前面功夫的正確習練,沒有一定的內功基礎,直接以“雙風貫耳”而入手太極功夫是不容易的。

因爲,此式上衝前行的力量比較大,沒有一定的基礎,貿然習練,一是容易傷及膝蓋,以致有損健康;二是氣機上衝太猛,真氣上行頭頂六陽顛頂後,不能下降小腹丹田,停滯在頭部,容易產生頭脹頭痛之患。

“雙風貫耳”一式由捧沙掌,金頂奎牛,鐘鼓齊鳴等動作組成。捧沙掌是聚氣納元之功夫,習此式者不可忽視,金頂奎牛是雙掌轉爲拳之式,此前五指張開,以宣十二正經,此時由掤掌摔掌而轉握拳,閉合手三陰經,氣化陽剛,但是卻是剛剛轉化,是"三陽開泰產羣生"之時,功夫不到又想練“雙風貫耳”者,可先以此式入手。

“鐘鼓齊鳴”此時陽氣至極,內力由腳起,發於腰腿,上行於頭,前行於雙拳拳鋒,力量至剛至陽。此時“進取三陽聚金鼎,宣通督脈衝上元”,是言此式聚集手足三陽聚集於腦,腦爲六陽真乾,是六部陽經的聚匯之處,此式有宣通督脈之用。

有一定基礎者,能以此快速進入化氣爲力的階段,從而強壯筋骨,增長氣力,以臻技擊爲用。這三式練習掤,摔掌,拳擊之力,同時有肩撞,頭頂之功。

此式練法跟“摟膝拗步”一樣,有不同練法,產生的效果也不同,“摟膝拗步”是由前行按掌時出手方式不同,產生不同的內力循經,以致於產生不同的武技效果。

“雙風貫耳”則不同,他的出手方式是一樣的,但是他是在“雙風貫耳”一式後轉換爲下一式的變遷動作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循經,以致於最終產生的專修不同。

他有兩種不同的練法,一法是以大捧沙掌外展,然後合於腹前捧沙掌,其後再合攏天地於胸前呈現十字手勢,意在氣會膻中而交注氣脈,如此反覆練習,此法是練按掌,抄掌,穿掌爲用。

另一種是“鐘鼓齊鳴”後,雙掌順身前捋下小腹 ,其後再合於小腹成捧沙掌,金頂奎牛,鐘鼓齊鳴,如此反覆循環。此式則是行捋,掤,肘擊之力。

兩法同時都有背靠之功,在內力的鍛鍊上,“雙風貫耳”亦是通過氣機的陰陽升降來鍛鍊內力。那麼前者相對而言,開合的作用更大,後一法則是升降的力量更強。至於如何練習,以何者爲重,以個人喜歡爲要。太極之基在於斂神聚氣,培養元氣,只要能達到這效果就是好的。

總的來說,“雙風貫耳” 一式通過掌化爲拳,拳化爲掌的反覆練習,能很好的活躍手三陰陽,強化手部肌肉骨骼;同時他的特殊姿勢,能更快的使氣化爲力,是太極拳習練者快速進入技擊的一個好功夫。

“雙風貫耳”又名“雙鋒貫耳”,雙鋒者是言其言鋒銳,剛不可擋。宗風還有其他稱呼:“六甲丁鋒錘”,“太乙雙封掌”,“太乙劈空展”,皆是言其功夫隱真。雖說其功最後是拳鋒示人,其實亦有掌指專修之功,這也是宗風之要,名稱所在,就可以看出功夫的側重。

如果有習練太極多年,小腹丹田氣足,卻由於習練方法而感到練拳時沉穩有餘,輕靈不足者,或習練太極時,覺得力有千均,但一到實戰卻力不從心者,可以認真習此一式。以動靜雙法分別參之,很快就能見到功效。

如喜歡此文,敬請關注,點贊,收藏,轉發!

武當太乙鐵松派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19代傳人 凌霄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