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溥儀經常惡作劇,只聽一位地位卑下女人的話,感情勝似親生

溥儀,作爲一個末代皇帝,其傳奇的一生不需要任何加工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劇本。溥儀出生於1906年,即光緒三十二年。作爲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曾三次登基三次被廢。據記載溥儀之父爲醇親王奕譞而並不是光緒帝。那這又是爲什麼呢?

原來“戊戌之變”之後,慈禧便一直想要廢除光緒帝。光緒帝偏偏又沒有兒子。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病重。慈禧便懿旨將溥儀接到宮中撫養。醇親王府聽聞大亂,溥儀的祖母更是暈了過去。可是太后的旨意不能反抗,溥儀便進了宮來。而跟隨溥儀進宮的便是他的奶媽王焦氏。這個王焦氏到底是何許人也,怎麼就能當上溥儀的奶媽呢?原來溥儀出生後按照醇親王府的規矩,第一個孩子要送到醇親王的母親那裏養,而第二個才能由生母來帶,依次交叉類推。這孩子送到祖母那了,喫奶可怎麼辦呢?說這王焦氏本是一命苦之人,幼年喪母,家徒四壁。待其成年其父又將其賣給一個王姓差役,二人生下一女後差役病死。此時正趕上醇親王府召集奶媽,而王焦氏就是在這裏脫穎而出。

醇親王府選奶媽有自己的辦法,不僅要乳汁多,品貌端正,還要將乳汁擠出,放在盤子裏,放置於陰涼處陰乾。這幹了的乳汁要色澤純淨,不能有血色,不能有渣狀,不能有異味。王焦氏便是在種種嚴格篩選下當上了溥儀的乳孃。話說回來,溥儀剛剛被祖母接去時,老太太是百般寵愛,甚至於日夜都那麼抱着不撒手。後來被王焦氏勸說,身體爲重,不然我幫您老帶吧。就這樣與溥儀結下了不解之緣。

(溥儀祖母劉佳氏,中)

溥儀自己回憶,說自己的童年是在一個康熙粉彩大盤裏長大的,那麼這個康熙粉彩大盤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個康熙粉彩大盤是宮裏賞賜給醇親王府的,就放在老太太的屋裏,平時放些瓜果啊什麼的。據說溥儀幼年時愛哭,一哭起來誰都弄不了,大家都沒有辦法的時候,王焦氏便發現小溥儀一邊哭着一邊用眼睛瞟着這粉彩大盤。她這心裏便明白了,就將小溥儀抱了上去。果然,馬上就止住了哭聲。從這以後,只要溥儀一哭,便立馬抱進這粉彩大盤。現在看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這天兒熱啊,放牀上熱,抱着更熱,哪涼快呢,也就這樣粉彩大盤了。所以溥儀回憶說自己童年就是在粉彩大盤裏度過的

(康熙粉彩大盤,來源於互聯網)

說起來這王焦氏進入王府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呢?看似風風光光,實則是屈辱百般,有家不能回,每個月爲了幾兩白銀更是無法與自己女兒相見,更是在被宮裏驅逐之後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就在自己進入醇親王府後兩月就餓死了。溥儀對其評價,這是一個年輕母親“最大的屈辱”。但就是這樣一個母親卻能夠教導溥儀,在溥儀年紀尚小不明事理之時對其管教。據記載,在溥儀幼年之時,由於年少無知經常對宮中宮女和太監施以惡作劇,比如讓他們跪在地上喫掉髒的東西,用彈弓打太監,讓太監喫掉攙着鐵砂的蛋糕。在大家都沒有辦法的時候,就會找到王焦氏。只有王焦氏能跟溥儀一點一點講道理,她告訴溥儀,大家都是一樣的人。溥儀也說,只有乳母在的時候自己才能意識到別人跟自己一樣,也是人。

(溥儀與婉容)

再苦命的母親也掩飾不了母性的光輝,正因爲有了乳母溥儀纔會按照相對正常的軌跡生長,不是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