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讀過的小學語文課本,課本背後又有哪些不爲人知的小故事?

1945年的平西冀中地區,也就是今天的順義區東部,出現了一條一萬一千五百多米的密道。而且,根據當時在場的目擊者描述,密道內還分佈有很多的暗器,非常的危險。其實,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所出版的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課本里,其中的一篇課文《冀中的地道戰》中,就配了一張人們復原的順義區祕密地道的插畫。這些地道的樣式足足有一百多種,大都四尺多高,地道的頂端距離地面也都有三四尺高,所以雖然下面被挖空了,但是完全不會影響地上農民的耕種活動。而且,地道里還修建了很多大小不一的洞,這些洞可以住人,甚至可以栓牲畜,做廁所。

1942年5月1日,侵華的日軍糾集了日僞軍五萬多人,在空軍的配合下,派出了很多坦克和上百輛汽車,在冀中平原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掃蕩。現在順義區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所在地,順義焦莊戶是去平北,平西的必經之路,理所應當的被日軍當成了進攻的重點地區,所以,此地是掃蕩的重災區。不得已,在地下黨的領導下,這裏的人們開始了另一種方式的抗日作戰,挖地道。每個地道口都有專人把手,一旦有敵軍進入,馬上就會通報。此外,地道里還挖了很多堅固的洞,也有很多的民兵駐守在這些洞中,時刻保持着警戒。

在拐彎處,爲了迷惑敵人,還修建了很多的岔道,不熟悉的人進去了,可得花時間繞呢,光是花費時間尋找出路還好說,關鍵是機智的人們還在一些自己人不會走的路上埋上了炸彈,這一不小心,就會丟了性命。這些地道被應用於戰鬥一百五十多次,消滅敵人二百餘人,還繳獲了大量敵人的物資,子彈有三千五百多發,電臺一個,還炸了一輛汽車。於是,1947年11月10日,政府授予了“人民第一堡壘”的光榮稱號。

在五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火燒圓明園的事件,課文中插圖裏殘破的圓明園石柱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圓明園,歷經了六代皇帝,150年才建成。被列強當成消滅京城的首要目標。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利,並且使他們的鴉片合法化。在簽訂了《天津條約》後,列強竟然得寸進尺,想要簽訂《北京條約》,進駐北京。因爲我們堅決不答應,所以,纔有了這次讓人震驚的掠奪。並且,在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肆破壞後,圓明園還經歷了一次不爲人知的掠奪。因爲此時圓明園只有少部分官兵和太監,這讓很多的商人找到了一個發財之道。商人們勾結太監,盜賣圓明園剩餘的寶物。據說,有一次一個商人要賣水法石屏風,但是因爲和太監財務分攤不清,被貝勒發現了,才使這個國家瑰寶得以保留。圓明園,也就成了今天的這番樣貌。

小學六年級語文課本中還有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盧溝橋的石獅子》,其中,最讓人捉摸不透的就是這數不清的石獅子。在《人海記》和《盧溝橋考略》中,分別記載了368和620只,所以,盧溝橋到底有多少石獅子呢?公元1189年,因爲要防止永定河發水,同時方便老百姓們通過,金世宗下令修建了盧溝橋。獅子,由印度傳來,據說可以辟邪的動物。所以當時修建了627只石獅子,爲了看橋,並且保平安。明朝永樂年間,大橋被沖毀,所以一直在修修補補,直到光緒年間,修補次數高達13次,所以石獅子的數量才一直在改變。

《插圖》這部書,全是爲語文課本畫的,拍攝的插圖。四年級的課本中有一篇《長城》,講述的是八達嶺長城。除了文字外,最讓我們震撼的,一定是課本中配備的長城圖片。據說,這張照片是在八達嶺長城北八樓拍攝的。北八樓在長城的最北端,是這裏海拔最高的敵臺,高達888米。兩邊全是山谷,攀登異常艱難。也正是因爲他的艱險,所以北八樓一直沒有對外開放,及時得到進入的允許,也必須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才可以。可見,爲了給孩子們看到最最直觀的景象,這些編纂的人員經歷了多少的艱難。所以才成就了語文課本中隨意翻看就有的最美的瞬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