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勤俭克勉的人,其人品和修养自然不在话下。这样的人,不论他身处什么位置,逝去多少年,都有理由赢得世人的尊敬与缅怀。

男主陈廷敬,出自名门,清代顺治年间的进士。在山西晋城,其家族是当之无愧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如果从明孝宗年间算起,一直到清乾隆时期,这个家族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对此,世人往往将之誉为“进士九出,翰林六鸣”。

聪明好学的陈廷敬,在此家风熏染之下,不到二十岁便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后,他就是靠着为官清廉正直,对朝廷忠心耿耿,一路得以升迁。在其53年仕途之旅中,他累计升迁28次。从最初的经筵讲官,经工部、户部、刑部和吏部尚书,一直到文渊阁大学士。

他不仅政绩突出,诗词功夫也相当了得。史书记载,陈廷敬不仅工于诗文,且学识渊博,文词优雅。作为当时学林之首,士子楷模,他不仅主持编撰过《明史》,还带头组织了《康熙字典》的编修。其历史意义并不亚于《史记》和《永乐大典》。

目前,正在坊间热播的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就是在歌颂其于政治、文化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后人将其称作名相,其实这个叫法并不准确。因为明清两代,自胡惟庸之后,就再无丞相这个职位。至于你听说的宰相刘罗锅,其实只是民间的一种戏说而已。就像是索额图被人称为索相一样,只是别人的一种敬称罢了,但这并非官方的正式称谓。

从陈廷敬的一生来看,虽然他是康熙年间的重臣,但却并没达到权相之地位。如果与康熙前期的辅政四大臣,中期的索额图与明珠,晚期的张廷玉相比较,陈廷敬最多只能算是康熙所倚重的大臣,其地位并不比以上这几个人高。

还想说,在清朝前期,朝廷重用的主要是满人。而陈之所以能得到康熙的长期欣赏,除了其廉洁的为官之道,正直的人品,以及过人的诗词功夫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学识渊博的士林首魁,在其桃李满天下的学生中,曾有两个人最为出名,那就是康熙和纳兰性德。至于纳兰性德是谁,似乎就不用说了吧?

不徇私情,为官正派,是陈廷敬一贯的作风。康熙继位之初时,陈廷敬当时任户部尚书。因急用一笔钱,康熙就让陈从户部为他支出些银子。但陈廷敬却一口加以回绝,理由是国库有国库的规矩,皇上也不能特殊。如果您缺银子,等我领了俸禄,可以借给您。这下可把康熙给气坏了,但事后英明的康熙对其作法还是给予了高度肯定。

电视剧中,陈廷敬在左都御史上的戏份很多。事实上,陈就任此职期间,正值满八旗蜕化之时,腐败席卷全国,各级官员贪污受贿成风。而任用陈来执掌监察,也表明康熙试图力禁贪腐之风的决心。不过,尽管陈廷敬为官清廉,敢于直谏,但仅凭其一己之力,显然并不能扭转大清入关后的整体堕落趋势。也就是说,在整饬吏治方面,其业绩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成就斐然。

在48岁时,陈廷敬曾辞官回乡。原因是其亲戚贪渎事发而被罢官,这让陈廷敬很是尴尬,羞愧不已。但3年后,他重新又被康熙启用,一直做到了吏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吏部为六部之首,文渊阁为文臣之最,至此,陈廷敬已是位极人臣。

陈廷敬晚年因病重无法上朝时,康熙曾屡派太医来看他。逝世后,康熙亲自前来祭奠,并赐挽联,还让皇子为其扶棺。还有,陈廷敬生前所著的50卷《午亭文编》,已全部被收入《四库全书》。一代名臣谢幕时,享年75岁。谥文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