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乱的人世间,总会出现让人匪夷所思的案例。比如,你常听说的,有关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

在《白鹿原》里,鹿三从小就给自己的孩子黑娃说,咱们欠白家的东西太多了。长期的教导之下,面对无处不在的道德压力,终于让长大后的黑娃不堪重负。于是,他做出了两个选择:要么离家出走去打工,远离这个世界。或者当土匪毁了白家,让这个债权人永远消失。

说起来,白嘉轩对鹿氏父子确实恩同再造。而且,这种恩情都到了让他们无法难受的地步。黑娃对白嘉轩,虽然始终持尊敬之意,但作为道德模范的存在,白嘉轩的存在又实在是太碍眼,所以非得去打折他的腰不可。于是,当机会来临时,黑娃终于向白嘉轩挥起了手中的木棒:“你的腰太硬了!”

而我们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并不是普通的恩将仇报。升米恩,说明人还怀感恩之心,并非生来就是白眼狼。而许多时候,施恩者其实也并不指望报答,但受恩者却因为道德压力长期自卑,进而陷入无法控制的道德境地。事实证明,越是自卑的人,越可能无差别周遭的仇视,因为无论你对他好,还是对他坏,都是如此。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可能都知道,越是靠乡亲评理的地方,就越讲究道德。更有甚者,在法律不完善的地方,道德是可以当民法用的。所以,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构建封闭、重视人际关系的体系里,面临的道德压力也就会越大。

也就是说,当他人给予你恩惠时,你的感激是分为双重的。在内,是自发的感恩之心;于外,则是道德压力要求你有感恩之心。这就像是小时候长辈送了你礼物,你自己感激之余,父母还要督促你,“还不快给长辈说谢谢?”不过,长期置身于这种道德压力之下,人总有绷不住的时候。

升米,自己还得起,所以是恩;斗米,自己因为还不起,就会成为长期的道德压力,甚至陷入道德绝境,于是成仇。而那些心思敏感,总在意周遭评价的人,更是不希望自己堕入如此的道德困境。当他为此喘不过气的时候,心态就会失衡:希望债权人消失,或者,让自己低人一等的这个世界消失。许多的悲剧皆因此而起,包括黑娃挥向白嘉轩的那一沉重棒子。

文明发展到现在,再来衡量“亲兄弟明算账”与“都是自家兄弟,你就看着办吧”,这两种不同的办事方式,可以看出,前者似乎不讲情面,但清清楚楚;后者貌似更温和,但却没有限度,也更容易因为道德压力,诱发身处道德困境中人的憎恨情绪。

所以,我们赞同把一切放在台面上说清楚,AA制、签协议、清清楚楚,免得黏黏糊糊,难以说清。这既是对自己好,也是对他人好。彼此不要承担道德压力,免得久而久之,把相处的关系都弄糊涂了,当事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