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在这中间,如果有一个恶人出现,那么,由他作乱的中心开始,很可能其周围的人的命运都会遭到冲击。而这样的故事,在过往的历史中,比比皆是。

公元755年,大唐的北部边境,一个胖子因为偷羊事发,被其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判处死刑。就在这个人即将成为刀下之鬼时,他问张守珪:“大夫难道不想灭两个蕃族吗?为何要杀我。”这句话其实应该写入史书,正是这个叫安禄山的死胖子,一语道破了唐玄宗后期的国策:开边。

而军官张守珪当时镇守幽州,就是冲着开疆扩土去的,他需要的就是军功。当他看到这个有前科的胡人,能为他带来军功时,就留了安禄山一条性命,并任命其为裨将,且将他收为义子。

几年后,张守珪因战事失利,向前来调查的官员行贿,事情败露后,张被降职处理。其时,诗人高适正游历北境,为此写诗讽刺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张守珪死的那一年,安禄山以战功出任平卢兵马使,开始接收义父的政治遗产,也继承了义父升官发财的手腕,就此开启快速升迁的步伐。

以前,在边境贸易中干过中介的安禄山,谋求升官的手段简洁明了:立功,送礼。他会利用手上的军队,狠狠打击那些不服从的部落,并拿他们的人头去朝廷报功。不仅如此,他还向玄宗皇帝身边的亲信行贿,换取了许多的政治资源。为了博皇帝开心,身材臃肿的安禄山还会在御前跳胡旋舞,几番回合下来,谁都看得出来,性情洒脱的玄宗皇帝,喜欢上了这个城府极深的胖子。

依靠暴戾、灵活,还有忠诚,安禄山像滚雪球一样积聚着自己的势力。不到二十年时间,他已经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成为帝国首屈一指的藩镇力量。身怀利器,杀心顿起。在安禄山52岁那一年,深知盛唐外强中干底细的他,竟然率十五万大军打向洛阳和长安。面对昔日的宠将杀来,慌乱中的李隆基,带上自己的宰相和爱妃,转身就跑。结果大家都知道了,37岁的杨玉环被缢死在马嵬驿。在安禄山的凶残进攻下,颜杲卿坚守常山,城破,死。哥舒翰被俘虏,死。高仙芝、封长清大败,被监军诬陷,死。

安禄山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好在诗人们还活着,或者,暂时活着。长年镇守西域的封长清返回长安时,将幕僚岑参留在了北庭都护府,岑参由此逃过一劫。监察御史高适跟随哥舒翰守卫潼关,哥舒翰战败,安排他入朝向玄宗解释失败缘由,高适也逃过一劫。长安沦陷时,诗人王维来不及逃走,被拘押起来,好在安禄山见过世面,深谙大唐国情,需要一帮人来给他撑面子,这位开元十九年的状元郎,被逼无奈,只得做了伪官。

其时,并无人理会,且还是个小角色的杜甫,只能躲在长安城里,写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的诗句。在唐玄宗面前打过一阵酱油的李白,早早就躲到了当涂、宣城一带。“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王昌龄贬谪湘西,扎实做了几年县尉,安史之乱发生时,他没在中原。

公元756年,就在唐玄宗西逃期间,太子李亨向北逃到朔方,竟然在灵武称帝。当时,玄宗并不知道这件事,为保大唐江山,还下了这样一道诏令:让诸皇子兼领天下节度使。得此诏令后,素来就有窝里斗传统的李姓皇室,各皇子分别拥兵自重,且互相攻击。这中间,又以皇16子永王李璘和新皇帝肃宗李亨的打斗最为惨烈。

那年12月,永王打着东巡旗号,率大军沿江而下,避乱庐山的李白,就是在此时进入了李璘军营。做了一辈子国师梦的他,洋洋洒洒写下《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而他的朋友高适,一见形势不对,却选择投靠了肃宗皇帝,李亨委派给他的官职是淮南节度使,并让高去攻击永王李璘,还有他的幕僚李白。

来年春天,李璘父子兵败被杀,五十多岁的李白也被捕下狱。也就在这一年,双目失明(因糖尿病所致)的安禄山被侍从刺杀,他的部队由其儿子安庆绪顺利接手。安禄山之死,使得战局稍稍松懈,蓬头垢面的杜甫冒险逃离长安,赴凤翔投奔肃宗,被授予左拾遗职务,诗人岑参从西域东归,在杜甫等人的举荐下,当上了右补阙。

同样是这一年,龙标县尉王昌龄听说家乡战乱,从湘西还乡,途径亳州时,不知什么原因,他得罪了刺史闾丘晓,对方毫不手软,竟然杀死了六十岁的王昌龄。安庆绪接班后,北境军事集团的战略改为从长安后缩,扫荡巩固河北、河南,同时打通江淮,彻底打碎唐王朝的命脉,睢阳就卡在这条通道上,这里的守将叫张巡,为了这座城池,他从正月守到十月,前后四百余战,城中人肉都吃光了,援军还没有来,城破,张巡和三十六人一同遇害。

高适曾经被派去救睢阳,也许是来不及,也许是没有努力。闾丘晓也被派去救睢阳,他逗留不进,援救过杜甫的宰相张镐大怒,杖杀了闾丘晓。临死前,闾丘晓求饶,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恳请饶命。张镐反问他:“那王昌龄呢?”

张巡拿命延缓了敌军的进攻,在他守城的最后一段时间,唐军终于收复了长安,睢阳陷落十天之后,东都洛阳收复。天子返回都城,首先清算的,是出任过伪职的文武百官们,王维也下狱接受审查,据说,写于两京沦陷期间的一首诗,让他意外获得了同情: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这也许只是猜测。王维的弟弟王缙平乱有功,他坚持要拿自己的前途换哥哥一命,或许才是真实的缘由。

不管怎样,再糟糕的世界,总有人愿意用想象的美好,让它看起来温暖一点。在肃宗皇帝眼里,收复两京,形势就已经见好,再往后,只是铲除余孽而已。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相比安禄山这些外人,他可能更记恨的,是父亲玄宗皇帝,还有那个在背后捅过他一刀的弟弟。收复长安之后,不再受皇帝信任的杜甫离开长安,出任华州司户参军。

牵连永王谋逆案的李白,被流放到比龙标更远的夜郎,直到一年后遇赦,这才有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其实是一首刚释放的囚徒写出来的诗,不论后人怎么解读,想来都不会轻松到哪里去。

生命和故事都是会结束的,可历史不会。安庆绪后来被部将史思明所杀,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公元763年,史朝义走投无路,上吊自杀。安史之乱结束。玄宗皇帝和肃宗皇帝没能等到这一天,在前一年的四月,父子俩先后去世。同一年去世的,还有李白。

高书记和岑书记继续在朝堂上兜兜转转,高适最后封了渤海县侯,岑参官终嘉州刺史。晚年杜甫孤零零地呆在南方,他写诗怀念李白,怀念高适,怀念那段在长安的美好岁月。他的诗越写越好,可是他怀念的人,没有一个能读到。

也许人一辈子就是这样,最好的时光总在前面,大家喝喝酒,写写诗,临别的时候开开心心说一句:后会有期。突然有一天,意外来临,一切都变了。但这一切,要怪就去怪那个从边境崛起的死胖子吧,因为这一切都是他带来的苦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