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由此可见,真正的高手,并不是只知道如何前进,而是更懂得怎样收尾。

在民间,曾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为官当学曾国藩,经商必仿胡雪岩”。及至现在,这位胡姓富商在国人的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说起来,胡雪岩的确也有过让人眼涎的实力,作为清朝最为著名的红顶商人。其资产最多时,可达到白银一亿两。

胡雪岩出身比较低微,最早的时候只是一个小掌柜。后来,攀上浙江巡抚黄宗汉后,他挣钱的方法和手段就容易多了。再后来,经浙江布政使蒋益澧引荐,他又紧紧跟上了左宗棠,并帮助后者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征西那阵儿,负责筹饷采运的,正是他的伙伴胡雪岩。跟着这位朝廷一品大员,做有关战争的生意,想不发达都难。据说,左宗棠在西北时,想吃杭州菜。善解人意的胡雪岩,马上派人八百里飞骑给他运去了正宗的莼菜。这样的手笔,与一骑红尘妃子笑相差并不多。

引发胡雪岩财产雪崩的事件,表面看是他投资五千万两白银去囤积生丝,引发洋商华商的强烈抵制,最后才引发了悲惨的结局。事实是,他是左宗棠的人,而其时的李鸿章却与左是死对头,“排左必先除胡”。也就是说,左宗棠要你富,你没法不富,但李鸿章不想让你富,你就只能去歇菜。

就是在他囤积生丝一年后,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各方势力轮番上阵,最终导致胡雪岩破产。一年后,胡也在落寞中悄然离世。他死后,杭州知府来抄家,只见“人亡财尽,无产可封”。眼见他起高楼,又看他宴宾客,结果是楼塌了,这一切,不过用了两年时间而已。

遥想当年,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有大功而不居,逃到山东去当了富豪。当时的山东,四通八达,且商业氛围很浓。不过,在范蠡看来,吸引他到此的最重要原因,却是越王勾践的手,还伸不了这么长。如果勾践要搞兔死狗烹的话,看来,就只能拿身边的文种来下手。

按理说,灭吴之后,正是范蠡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即使要从商,也完全可以捞一笔再走,但他却没有,硬是在勾践论功封赏时,选择了离开。而这也正是范的高明之处:急流勇退,谓之知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怎样判断哪块才是最后一个铜板,却很难。为此,《红楼梦》里还有这样一个注脚:“身前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真聪明的人,都是身前有余已缩手,眼前有路已回头。胡雪岩聪明吗?他是聪明。但为什么会倒霉?那可能是因为他戴上红顶商人的帽子时,就已经跟左宗棠的关系,攀扯得太深,掰不开甩不掉了。其身处的利益链条也太过复杂,致使他想退出时,已经无路可走了。

可见,真正的急流勇退,不是在巅峰时退出,而是在没到顶点时,就已考虑身后的事了。等到了巅峰,再去想这件事,就像梯子被撤了一样,神仙都没法救你了。见好就收,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平安与吉祥,不是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