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是一個神祕而遙遠的地方,在那個時候,徽州文化正在形成,千百年來無數的名臣廉吏、碩儒才俊、儒商巨賈層出不窮。自古以來,好男兒志在四方,或征戰,或爲官,或經商,或做工。

“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古代徽州境內山多田少,也許爲了遠大輝煌的理想與事業,也許只是爲一口卑微的口糧,大多徽州男人選擇走出這片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的大地去闖蕩天地。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畫橋守望」

而徽州男人的輝煌背後,總有一羣偉大的徽州女人。古徽州,美婦人,風花雪月;春採茶,夜教子,歲月如歌。走過唐宋元明清,經歷選取、新婚、丈夫外出闖蕩、女人相夫教子守護家園,不負年華,迎接丈夫榮歸故里。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承志堂前」

宏村有女,名喚阿菊,她是古時千千萬萬徽州女人的共同化身。千百年來的愛恨情仇、隱忍寂寞都化爲了她們的勤勞、勇敢、堅守、執着,而“阿菊”也成爲了象徵徽孃的不朽精神。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村口遠望」

“阿菊”的故事是以宏村76世祖汪思齊妻子胡重爲原型,丈夫在外經商期間,胡重堅守丈夫意志,帶領着族人興修水系,新建祠堂,開拓南湖。最終,苦苦等待了25年之後,夫婦終團聚。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汪氏宗祠」壹丨甜蜜新婚:喜披採鳳雙飛翼 樂偕並蒂連理枝

在歷代徽州女人身上,中華民族五千年一以貫之的傳統道德根深蒂固。勤勞堅毅、仁愛慈善、心存高遠,生活在萬山叢中的古徽州,阿菊自小便受到了母親以身作則的耳濡目染。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南湖春曉」

每個古徽州的女人到了十三四歲,都會經歷媒婆做媒,選親,成親。阿菊長大了,選心愛的如意郎君,過一輩子的生活...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碧荷滿塘」

故事的序幕在粉牆黛瓦馬頭牆中緩緩拉開,貌美如花的阿菊選親,繡球砸中了英俊的少年,兩人一見鍾情,在一片歡天喜地裏拜堂成親,結爲夫妻。“琴韻譜成同夢語,燈花笑對含羞人。”沉浸在新婚的喜悅中,在十四五歲的及笄之年,遇一良人,託付終生,阿菊像其他女子一樣,迎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滿院生輝」

在古代,一段錦繡良緣意味着一個家族的興旺與繁榮,男人和女人是徽州文化的開始,以此爲始,講述徽州的故事。只是,那時女人的命運沒有過多的選擇,也沒有太多的主動權,若情投意合,佳偶天成,實則人生大幸。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佳偶天成」貳丨不捨送別:月有盈虧花有開謝 想人生最苦離別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徽州男人離鄉經商,櫛風沐雨;徽州女人持家奉祖,苦守歲月。千百年來,歲歲如此,人人如此。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亭前古樹」

“幾盼夫君望塵歸,何奈身系貞潔碑。”徽州的貞潔牌坊數不勝數,新婚便分離,是對少年夫妻的莫大考驗,而徽州女人幾乎都經受住了歲月的洗禮和古訓的教誨。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送君千里」

或許古時的女人也是因爲前世不修,所以今生纔會嫁給漂泊不定的徽州男人。男人上馬,女人送行。站在村口的大樹下,那一次的凝望,便註定了一生的等待,一世的守護。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天各一方」

阿菊的不捨,流露在攥緊的手中,眼角的兩行熱淚上,緊握的雙手被商船生生拉扯開之時,阿菊在丈夫身旁的耳語:“我會等你一月,我也會等你一年,我還會等你一生。”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一眼萬年」

男兒志在四方,前行的丈夫不能回頭,也不敢回頭。此刻,一眼便值萬年。叄丨守護家園:義氣照耀千古 羞煞鬚眉男子

“夫君去日殷勤囑,飛雁來時數附書。”粉牆黛瓦中,窗戶被一盞盞紅色的燈光點亮,每一個窗戶前都背靠着一個等待丈夫的女子。玉枕紗廚,半夜初涼透,無數個微涼之夜,阿菊都思夫而眠。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望眼欲穿」

思念只有在寂靜的夜晚纔會襲來,而在漫長的歲月裏,以阿菊爲代表的徽州女人堅強、隱忍,丈夫在外經商闖蕩,徽州女子則默默守候,相夫教子。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飛雁傳書」

夜深人靜,強盜襲村,危難突來,守家的女人們勇鬥盜寇,護衛家園。數十年來,阿菊在獨自一人的生活中,不僅磨練了堅強剛毅的性格,更是練就了一身本領,不僅通曉武藝還精通兵法兵器,成功率領宏村人民擊退了強盜。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書院誦讀」

義氣照耀千古 羞煞鬚眉男子,這是徽州女人千百年來的堅守,也是萬千徽州女子的勳章。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勇鬥盜賊」肆丨永恆的愛:海誓山盟皆繾綣 相親相敬樂綿綿

花開了又落,春風化雨,冬雪皚皚。一年又一年,徽州女人每天癡癡的望着一方小院,不知何時是盡頭。孩子已轉眼長大,也隨着一批又一批的徽州男人出去走南闖北,又多無數個等待丈夫的徽州女人。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牛腸水圳」

徽州人充滿了鄉土和孝的理念,一有收穫即回報鄉里和父母妻兒。終於,徽州商人事業成就,榮歸故里,夫妻團聚,一派喜悅。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月沼風荷」

盼得夫君歸,阿菊思夫夢終成真。阿菊的故事結束了,而無數個“阿菊”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着,但一切殘缺的故事最後都將迎來一個圓滿的結局,如當初所約定的那樣,在百花盛開的那天,丈夫將衣錦歸來。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衣錦還鄉」

心有沉香,何懼浮世。以阿菊爲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徽州女子,用堅強和隱忍、勤勞和善良,守候在徽州男人的身後,一等便是一生。她們無怨無悔地用自己的一生去捍衛愛情和家園,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生活的冗雜,更用自己的淳樸心性,做到了始終如一。

「圖:跟着阿菊遊宏村 · 心有沉香」

古徽州社會深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崇儒尚文、秉禮仗義、俗尚骨鯁”的潛移默化,使得許多徽州女人在平凡的人生中常有不平凡的舉動熠熠閃光。阿菊用25年的等待,換來了夫妻的團聚,也成就了丈夫的一番事業。

這世間,不只阿菊,千千萬萬的徽州女子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丈夫和家園,成爲徽州千百年來的情感支柱,書寫了輝煌背後的不朽傳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