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不計其數 捐資助學二十餘人

大腦是人的神經中樞,結構複雜而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缺失,重則危及生命,又被稱爲“生命禁區”。在生命禁區“動刀子”更是高難度的精細功夫。因此,有人把腦外科手術稱爲“刀鋒上的芭蕾”。在毫釐之間,用一根“穿刺針”解救患者於病痛折磨中,這就是蔣昌政醫者生涯的真實寫照。

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他整天忙忙碌碌,往返於門診、病房、手術室之間,滿腦子裝着患者的事,他身着素淨的白大褂,說話時透露着儒雅平和,臉上始終帶着親切的微笑,讓人印象深刻。化悲爲愛,年少立志行醫救人

1988年,蔣昌政的父親生病住院,從檢查出病情到去世,只隔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求醫過程的艱難讓這個貧苦家庭陷入深深的悲傷之中。從那時起,蔣昌政就立志學醫,希望掌握醫學知識救治更多的病人。

在此之後,正讀高中的蔣昌政化悲痛爲力量,開始立志走醫學道路。1992年,蔣昌政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安徽理工大學醫學院,實現其夢寐以求的理想。

在校期間,蔣昌政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醫學理論,認真系統地去學習解剖、鑽研手術技術,並常常反覆研究揣摩,不時請教老師並經常和同學討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難點和疑點。

四年的積累,青春的沉澱,終於迎來了收穫的季節……

1996年,蔣昌政圓滿完成學業並告別母校,邁進舒城縣人民醫院莊嚴的大門,懷抱夢想開始他的漫漫求索而精彩紛呈的從醫生涯。

懷揣救人夢想,23載無影燈下舞芭蕾

學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工作。這是蔣昌政的工作基本準則。從醫20餘載,蔣昌政搶救病人不計其數,遍佈舒城縣內外,高難度的各種重大手術逾千例。

從助理醫生到神經外科主任,23載全天候待命,蔣昌政從不懈怠。“印象最深的是女兒高考那年,答應去送考,但因爲有急診,最後都沒有實現對女兒的承諾。爲此,女兒一開始意見很大,但知道了爸爸因搶救病人而食言,也理解並原諒了爸爸。”蔣昌政笑着告訴我們。

2016年大年三十,當人們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慶中,蔣昌政和科室其他幾位同事卻在爲一位車禍致傷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準備急診手術,手術一直持續到夜裏1點多鐘才結束。“記得手術結束後,當時我剛換下手術衣,正準備回家時,急診科又送來了一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病人已經出現了一側瞳孔散大,如果不手術,病人很快就會死亡,當時大家顧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第二臺手術中,手術又持續了5-6個小時,一直到上午8點多才結束”。像這樣的事情在蔣昌政的職業生涯中還有很多。

據蔣昌政回憶,去年,醫院半夜來了兩名患者,是摩托車事故引起的腦外傷,剛開始送來的時候沒有錢,但還是給他做了手術。手術後一開始恢復得還好,但術後一週左右因應用了一種常規的抗癲癇藥物而出現藥物疹,患者出現全身皮疹還伴有發熱,家屬意見很大,三天兩頭到主任辦公室吵鬧,但後來隨着病情的痊癒,家屬還送來了錦旗。“贏得了患者的理解和尊重,讓我覺得,就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蔣昌政滿足的笑道。知恩圖報,十餘年捐助二十餘名失學兒童

蔣昌政自幼家境貧寒,求學期間,是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才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參加工作後,每年他都會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進行慈善捐款,碰到重大突發災害事故,也會積極參與捐款。

自2007年開始,在團縣委的幫助下,蔣昌政開始固定捐助舒城縣一些鄉鎮的貧困家庭的失學兒童,總共捐助了二十多名孩子,至今已有十多年時間。提起這些孩子,蔣昌政顯得更加柔和:“每年都有許多孩子寫信給我,感謝我的幫助,每當此時我會很開心。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曾經得到過別人的幫助,現在我有這個能力,我也要去幫助別人,將來,我會把這種資助失學兒童的慈善行爲一直進行下去。”

此外,爲響應衛健委支援農村醫療的號召,蔣昌政還積極參加對口支援醫療活動,支持鄉鎮醫院醫療衛生工作,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參加了舒城縣衛健委組織的赴舒城縣張母橋鎮衛生院、廬鎮鄉衛生院、城關鎮衛生院的對口支援活動,每月按時赴鄉鎮醫院參加手術、查房及赴偏遠鄉村的義診活動,受到當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圓滿完成了各項對口支援任務。

多年來,他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醫院和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02年,獲得了"龍舒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稱號;2003年,榮獲了"六安市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2005年被共青團六安市委授予“六安市青年崗位能手”光榮稱號; 2015年,榮獲舒城縣人民醫院“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2016年,榮獲舒城縣衛生系統“醫德標兵”光榮稱號;2019年8月19日,在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被舒城縣人民政府授予“首屆舒城名醫”稱號。

天賦、學識、汗水,諸多榮譽加身的蔣昌政說,“要用誠心、愛心、關心,去對待每一位病人,盡最大的努力讓患者感到滿意是我一生的追求。”同時,他自己也正在向着自己奮鬥的崇高醫學目標繼續開拓、奮勇前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