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洋縣這個村通過電商賣棗皮,可創收50萬元以上

來源:洋縣宣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寒風蕭蕭葉落盡,“棗”到麻洞滿山紅。時下正是山茱萸收穫的季節,洋縣麻洞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正抓緊晴好天氣,組織發動貧困戶採摘、收購山茱萸,統一進行烘乾、去籽、晾曬加工,並通過“互聯網+”平臺,與成都荷花池藥材企業簽訂訂單,實現農土特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我們村的棗皮今年將全部通過電商賣,省時間、省運費。電商進了村,不用擔心農產品賤賣嘍!”麻洞村村民陸繼順樂呵呵地告訴筆者,他今年的三畝山茱萸,收了2000多斤山茱萸果,目前全部通過村裏的電商收購點,賣了2000多元。

今年是個風調雨順的豐收年,麻洞村的山茱萸雖然品相不錯,但價格相對於去年同期並無增長。爲了幫全村的山茱萸打開銷路,駐村工作隊積極對接“互聯網”,通過電商破解銷售難題。據悉,今年麻洞村500畝山茱萸,產量可達50萬斤左右,按照目前每市斤1-1.1元,可創收50萬元以上,平均每戶貧困戶因此一項可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

據《本草綱目》記載,山茱萸爲滋補上品。其果肉稱“萸肉”,俗名“棗皮”,爲傳統名貴中藥材,其食用、藥用歷史在1500年以上,是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的主要成分。麻洞村是洋縣重點貧困村,地處秦嶺南麓淺山區,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288人,距離縣城30餘公里,平均海拔900多米,峯嶺交錯,植被茂盛,氣候環境均適宜山茱萸、板栗、淫羊藿等山貨的生長。

幫扶該村的洋縣編辦、漢王山林場歷經三年,深入走訪入戶、瞭解村情民意,邀請專業人士實地評估指導,大力招募能幹的貧困戶參與合作。經反覆研討商議,確定依託麻洞村自然風光旖旎、山貨豐富的優勢,打造麻武洞等系列山村小景點吸引遊客,並建立農副產品展銷中心和電商中心,實現山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同時,依託村裏的專業合作社定製精美包裝,在大宗批發的同時做好包裝零售,提高效益,帶動貧困戶增收,真正讓村民獲利。2017年該村脫貧退出20戶87人,今年脫貧退出29戶99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