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利好因素將區塊鏈再一次推向風口,但炒作區塊鏈概念的風險則值得警惕。業內人士指出,發展區塊鏈技術絕非推崇發幣炒幣,重要的是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着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從而爲實體經濟服務。與此同時,區塊鏈在金融、政務等多領域有廣闊的運用場景,但實現完全落地還需要一定時間。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在利好因素作用下,區塊鏈再度成爲熱議話題。10月28日,資本市場也給予了強烈的“共振”反應。在區塊鏈概念的帶動下,創業板成爲領漲先鋒。軟件、計算機設備等相關概念板塊漲幅均居前列,浙大網新、新湖中寶等70多隻區塊鏈概念股漲停。

針對區塊鏈概念引發的“幣圈熱潮”以及資本市場熱捧,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研究員曹勝熙表示,“區塊鏈是一個底層技術,與比特幣、ICO(代幣發行)等概念有本質區別,鼓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並不等同於鼓勵空氣幣的發行。”

業內人士均表示,發展區塊鏈技術的真正目的在於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着力爲實體經濟服務。

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創始理事長徐明星表示,基於自身透明性、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性,區塊鏈將爲實體經濟帶來生產關係上的實質變革,預計將在“區塊鏈+出行”“區塊鏈+物流”“區塊鏈+新零售”等方面大有可爲。

不過,針對區塊鏈在金融,尤其是貨幣領域的落地應用,不少專家認爲還有待時間驗證。徐明星表示,儘管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大量提高區塊鏈性能的技術方案,但目前區塊鏈性能是否能夠支持大規模的金融體系,仍然還是一個問號。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