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妈说做汤一个就够了,最后买了三个,还没用完。昨日跟母亲一起去镇上超市买了材料,准备做酸辣汤。

我爱喝胡辣汤,地道的河南人,不爱喝胡辣汤的估计不多。写胡辣汤的河南人也太多了,我不再多写。我再说一说我家做的酸辣汤吧,因为冬天里喝一碗酸辣汤,太暖了,真“中”!

昨日跟母亲一起去镇上超市买了材料,准备做酸辣汤。番茄三个,挺贵的,三块多一斤。我说有点贵,少买点,买个四五个吧。我妈说做汤一个就够了,最后买了三个,还没用完。

金针菇一小包、蒜苗一把,我爱吃蒜苗,无论配汤还是炒肉,都香。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嘛。剩下的就是豆制品。豆卷两根,贵!三四块。面筋两块、豆皮两片、冻豆腐一块,配上家里的木耳,基本这么些,就差不多了。

做法还是那样,在前一篇文章写过了,不再赘述。只是没有肉而已。

汤气氤氲,我拍的不好

现在日子过得比以前好了,虽然最近肉价挺贵,但还是吃的起的。吃肉吃多了并不见得好,不好消化,肚里总觉得腻,有一种饱腹感,再吃其他东西,也都无味了。

所以,我跟老妈做的是素汤。

虽然是素汤,但因为各种豆制品的存在,也很美味。关于豆腐这一块,可以做一个专题来说。记得以前看到书上写的小故事,有人去寺庙里吃斋,吃到碗里有肉!这可得了,准备去找寺里的和尚大闹一番。结果和尚领他到了后厨一看,原来是豆腐做的。就是这么神奇,豆腐配上菌类,真的可以做出肉味,但它是素。

我妈的水平还没到那种程度,但也不赖!有图为证:

媳妇拍的比我好多了

没有面筋块的汤是没有灵魂的,虽然不是真正的手洗面筋,但也不错了!

我们一家,最后是喝了个“底儿朝天”。

我跟母亲的关系曾经比较紧张。念书时候,起初我是比较在行的,父母也寄予很大期望。他们那一辈人,也好面子,儿女书念的好,就是父母面上最有光的事儿。但后来我走偏了,而且是在很关键的高中时期。从一开始的县中实验班入班第一名,到毕业时候都快倒数。我能体会到父母的失望。家里经济也很差,父母没甚文化,还是供我读完大学,所幸大学本科还是念完了,他们真的很不容易。我跟跟家里的关系也是一度好转,再度紧张……

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目前也在,慢慢变好。父母和我也都在认识到自身局限和不足,也在小心翼翼的尝试转变,这我也能感受到。

回到正题,酸辣汤,很像胡辣汤。为何,看图片有人估计会说:这不就是加量版的胡辣汤嘛……

哈哈,是很像。喝起来,说实话,也像。我多放了一些醋,喝起来更开胃。

胡辣汤,终究还是河南人深深的羁绊。一碗充满灵魂的胡辣汤,一定是少不了面筋、牛肉羊肉等肉类、恰到好处的勾芡,再来几滴熠熠闪光的香油……美味!

我也有几个好友在外地,也是“吃货”,经常说喝不到正宗的河南胡辣汤。在外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也难得找出来三五家。每次浏览到关于家乡的新闻,不自觉总会打开百度或者高德地图搜索几番,失落而返。

那一碗胡辣汤,对在外打拼的河南人来说,是一碗浓浓的乡愁……

胡辣金汤,网上找的图对比一下。漯河有一家特别好喝,改天定去喝一碗!

我也曾在外地三五年,如今回到家乡工作,刚起步,糊口不易。所幸还有家人陪伴支持,所幸还有家乡美食支撑,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