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天最少記一味中藥-豆蔻

本文爲重發內容,修正部分大家提到的錯誤內容,增加別名、原植物等圖片!覺得不錯也可以分享給其他同學,微信同學想看以前的,和藥圈微信對話框右上角有一個人頭的標誌,點它就可以查看歷史消息!文章綜合執業藥師教材、中國藥典(2015年版)、《常用中藥鑑別真僞》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會中藥材圖像數據庫等網絡資料!下面是今天分享的內容:

豆蔻Doukou

AMOMI FRUCTUS ROTUNDUS

來源

本品爲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rn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的乾燥成熟果實。按產地不同分爲“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相關名

白蔻、白叩、白扣仁、紫蔻、波扣、叩仁、蔻仁、白豆蔻、白豆叩、白豆扣、圓豆蔻、白蔻仁、原豆蔻、十開蔻、東波蔻、多骨、印尼白蔻、紫油蔻。

圖片

來源教材

產地

白豆蔻產於泰國、柬埔寨、越南、緬甸等國。我國雲南、廣東有少量引種。爪哇白豆蔻產於印度尼西亞。

採收加工

10-12月間採收未完全成熟果實,乾燥後除去頂端的花萼及基部的果柄,曬乾。

性狀鑑別

原豆蔻

呈類球形,直徑1.2~1.8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3條較深的縱向槽紋,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兩端均具淺棕色絨毛。果皮體輕,質脆,易縱向裂開,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約10粒;種子呈不規則多面體,背面略隆起,直徑3~4mm,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並被有殘留的假種皮。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印尼白蔻

個略小。表面黃白色,有的微顯紫棕色。果皮較薄,種子瘦癟。氣味較弱。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脾、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能行散,芳香溫化,入肺、脾、胃經。善醒脾化溼溫中,理中上焦氣機而止嘔,治溼阻中焦、脾胃氣滯、胃寒嘔吐常用,療溼溫胸悶可投。

功效

化溼行氣,溫中止嘔。

主治病證

(1)溼阻中焦證。

(2)脾胃氣滯證。

(3)胃寒嘔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打碎後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溫燥,故火升作嘔者忌服。

砂仁與白豆蔻

均芳香辛溫,善化溼行氣、溫中止嘔,治溼阻中焦、脾胃氣滯及胃寒嘔吐等。 但砂仁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強,兼止瀉、 安胎,善治溼滯或虛寒泄瀉,以及妊娠氣滯惡阻與胎動不安。白豆蔻則既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可治氣滯胸悶;藥力較緩,兼治溼溫初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