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質疑,董明珠這樣的回答顯然不夠有力,有網友表示: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沒錯,但以董明珠的實力可以對多家車企進行考察,完全可以投資最有實力和未來的新能源廠家,爲什麼一定要投不思進取,財務和管理都堪憂的銀隆。如今,銀隆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未來發展堪憂,但董明珠卻一直沒能承認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今天更是以新能源是未來,所以我投資爲理由,顯然牛頭不對馬嘴。

這些年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火,業界普遍認爲新能源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所以很多投資機構和互聯網公司紛紛投入到造車大軍當中。而這些投資者大部分從來沒接觸過汽車行業,很多都屬於跨行業投資,格力的董明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明是一個空調企業家,卻跟風投資銀隆新能源造車。

2016年,董明珠原本計劃通過收購銀隆,帶動格力空調進軍汽車空調領域,但奈何銀隆的財務和管理問題重重,因此該提議沒有得到格力股東們的支持,據說因爲股東們不支持,董明珠甚至當場在大會上大發雷霆。這之後大家都知道,格力雖然沒投資銀隆,但董明珠舉債自掏腰包進行了投資。

2016年12月董明珠以10億元注資銀隆,持有7.46%的股權,並在這之後通過兩度增資,股權比例增加至17.46%,成爲銀隆第二大股東。當然,就算董明珠個人再富有,就算舉債要拿出十幾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董明珠拉上了商界的好友王健林和劉強東,憑着對董的信任,王健林和劉強東也紛紛跟投。

那麼多的新能源車企,爲什麼董明珠對銀隆情有獨鍾呢?據說這是因爲董明珠看上了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早在2010年銀隆就以5750萬美元收購美國奧鈦53.3%的股份,成功擁有了該公司的鈦酸鋰電池技術專利。和三元鋰電池相比,鈦酸鋰穩定性更高,所以安全性更好。但鈦酸鋰電池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就是電池容量低,在電動汽車追求高續航里程的今天,電池容量低就意味着續航里程短,所以鈦酸鋰電池技術一直不被業界看好。

除了技術不被業界看好,銀隆的管理和財務問題也在這幾年相續爆發,以銀隆董事長魏銀倉爲例,早在董明珠未入股前的2015年,就曾經私下向中信證券承諾了4000萬元“回扣”,這件事在董明珠入股之後被發現,以董強硬的性格,當然不肯罷休,於是一直訴紙將魏銀倉告上法庭。現在,魏銀倉部分親屬已於2019年3月被刑事拘留,而在美國的魏銀倉則登上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名單。

再看看董明珠入股之後造出來的車,今年5月份銀隆首款MPV銀隆艾菲成功上市,但補貼之前的售價高達43萬。一款普普通通的MPV,沒有任何亮點可言,43萬的售價實在是太高,基本不會有消費者願意買單。這車除了在今年珠港澳大橋通車之時亮相之外,一直在市場沒有存在感。

瞭解過銀隆的人都知道,銀隆的主要業務是客運汽車,現在轉型做乘用車難免有點勉強。鈦酸鋰電池就是爲了客運汽車準備的(鈦酸鋰電池電池容量低,續航里程短,而公交車單程一般不超過50、60公里,這樣到站就可以補充電量,而且鈦酸鋰穩定性高,對於強調公共安全的客運汽車,十分有利)。現在要銀隆造乘用車難免有點強人所難。

這樣看來,銀隆先是不被格力股東不看好,獨家的電池技術又不被業界看好,公司的財務和管理又異常混亂,而造出來的乘用車無任何亮點,基本賣不出去!投資這樣一家公司也難怪人們質疑。就在12月22日,董明珠接受央視採訪時回應爲什麼要投資銀隆造車時表示:“新能源是國家未來的發展戰略。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這麼多年下來,我們沒有在汽車行業在市場有話語權。我就覺得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用我們自己做出的產品來貢獻社會,我覺得纔是真的有價值的。所以這是我們當時一個思考。”

面對質疑,董明珠這樣的回答顯然不夠有力,有網友表示: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沒錯,但以董明珠的實力可以對多家車企進行考察,完全可以投資最有實力和未來的新能源廠家,爲什麼一定要投不思進取,財務和管理都堪憂的銀隆?以董明珠強硬、倔強的性格,會不會是因爲看到格力董事會不願投資,自己一時衝動就投了?邁出第一步之後便騎虎難下,現在只能一路走到黑?

如今,銀隆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未來發展堪憂,但董明珠卻一直沒能承認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今天更是以新能源是未來,所以我投資爲理由,顯然牛頭不對馬嘴。還是那句話,難道只有投資銀隆纔是投資新能源?當初投資其他有前途的車企不是更好?承認一次投資失誤就那麼難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