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魁獼猴桃品種又叫鄂獼猴桃1號,是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獼猴桃課題組從野生美味獼猴桃優選單株“竹溪2號”的實生後代羣體中選育而成。1980年9月,該所在湖北省獼猴桃資源調查時,在竹溪縣天寶公社建中一隊經當地農民報告初選獲得“竹溪2號”優良單株並採集果實,經實生播種產生實生選育羣體,於1986年發現該實生羣體“Ⅱ-16-11”單株果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維生素C豐富,風味濃郁,且耐貯藏,經過嫁接無性繁殖,子代鑑定,後續多年擴大中試和廣泛區域栽培評價,曾於1988年和1992年獲農業部優質農產品中心組織的全國獼猴桃品種(系)評比第一名及“希望之光”獎,1993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鑑定委員會審定。2001年9月江西省奉新縣選送的“金魁”獼猴桃被農業部優質農產品中心評爲“優質獼猴桃”,2002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金魁獼猴桃品種爲目前我國選育的最耐貯藏的獼猴桃品種。貯藏性可與海沃德媲美。其缺點是果面有棱。在宣恩78-5或興山16的授粉下,不僅果形較好,還耐貯藏,常溫下可貯放20~30天。該品種在長江流域栽培表現較好,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缺水情況下樹勢較弱。其早果性和豐產性優於海沃德,但不及秦美和米良1號。進入盛果期以後,產量較好。但在不疏果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小果和畸形果。其果實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

金魁獼猴桃品種果實大,平均果重80~103克,最大果重172克,果實闊橢圓形,果面黃褐色,茸毛中等密,棕褐色,果喙端平,果蒂部微凹,果肉翠綠色,汁液多,風味特濃,酸甜適中,具清香,果心較小,果實品質極佳,含可溶性固形物18.5%~21.5%,最高達25%,總糖13.24%,有機酸1.64%,維生素C含量爲156~242.18毫克/100克鮮果肉,果實耐貯性強,室溫下可貯藏40天。

金魁獼猴桃品種樹勢生長健壯,萌芽率中等,爲32%~69.2%,成枝率88%~100%,結果枝率78.8%,結果枝主要從結果母枝的第2~14節抽生,每枝結果母枝可抽生2~4枝結果枝,每枝結果枝可坐果2~4個,且多以單果着生。始果早,嫁接苗栽植後第二年開始結果,在一般管理條件下,第三年平均產量可達18噸/公頃,而在湖北江漢平原肥沃土壤上種植三年生樹產量可達28.5噸/公頃以上。引種至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河南、陝西等地區,在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生態條件下,均表現出很強的適應性。抗旱、耐澇、抗凍能力較強。

金魁獼猴桃品種以長果枝蔓結果爲主。結果枝蔓多着生在結果母枝蔓的5~14節,以7~9節多見。早期修剪宜輕剪長放,或採用促花促果措施,以促進早結果。修剪時,長度在0.75米以下的枝蔓,剪留9~10個節位;0.75~1米的枝蔓,剪留10~12個節位;1米以上的枝蔓,剪留12~14節。在4米×3米的栽培密度下,成齡樹留40個左右的結果母枝蔓爲宜。

金魁獼猴桃品種適應性強,在亞高山(海拔400~1000米)、丘陵、平原地均可種植,尤其以亞高山地區表現良好。適宜於大棚架,合理進行整形修剪,生長季節(5~6月)就梢留8~12葉摘心,冬季修剪宜採用“多芽少枝”修剪技術修剪,冬剪時選留粗壯結果母枝,留13~15芽短截,生長中庸的結果母枝可留8~11芽短剪。

中國獼猴桃產業網(www.51qiyiguo.com ),採用“互聯網+產業”方式,以武功獼猴桃爲中心,輻射全國獼猴桃上下游企業,整合行業資源,形成全國單品產業上下游聚焦中心。 提供獼猴桃​種植,加工,銷售產業生態供應鏈的信息服務,帶動產業在線升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