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育儿老师鼓励纯纯妈妈去找找原因: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小朋友们吵架了或者被老师批评了。纯纯妈妈突然想到是不是老师因为孩子不睡觉所以吓唬孩子了,于是问纯纯:“老师说,如果不睡觉,妈妈就不会来接纯纯吗。

“温柔而坚定”是这几年育儿领域常常提到的五个字,它看上去既不会骄纵孩子,也不会对孩子过于严厉,走的是育儿中间路线,简直不要太完美!于是很快就变成了很多年轻爸妈比较推崇的育儿方式。

然而,“温柔而坚定”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温柔而坚定”地控制。

01

“温柔而坚定”地折磨你,直到你听我的

纯纯不想上幼儿园,有几天上幼儿园前会非常痛苦,总是会大哭大闹:“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我为什么一定要上幼儿园......”

纯纯妈妈温柔而坚定地回复:“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幼儿园,但是每个小朋友都必须上幼儿园的。”

纯纯继续哭闹着:“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

妈妈继续温柔而坚定地回答:“不行的,我们必须去上幼儿园。”

纯纯开始生气,摔东西,甚至躺在地上打滚,妈妈依旧温柔而坚定:“你可以哭,妈妈爱你,但是我们一定要上幼儿园。”

纯纯妈妈坚定地坚持原则,并且从头到尾未曾跟孩子发过脾气。

最后,纯纯哭累了,也发现妈妈不会妥协,终于还是抽泣着跟着妈妈去幼儿园了。

温柔吗?温柔。

坚定吗?坚定。

听起来舒服吗?不舒服,让人觉得非常压抑、憋屈。

仔细看看,这不就是家长在用更高明的方法控制孩子吗?最终的目的依然还是要把孩子改造成家长认为正确的样子——孩子就应该是去上幼儿园的,孩子就应该是好好吃蔬菜的......于是温柔而坚定地要求孩子必须去上幼儿园,温柔而坚定地控制孩子吃蔬菜。

可是,孩子到底是什么的感受?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需要?这些我们通通都看不到。

就好像你有一天非常疲惫,不想做饭,老公跟你说:“我知道你非常累,但是必须要做饭。”你希望老公帮你倒杯水,老公温柔地跟你说:“我爱你,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老公相信你可以的!”

02

温柔不仅是语气温柔,更是我愿意看见你

面对纯纯不愿意去幼儿园,真正的温柔,不是温柔地告诉孩子“你必须去幼儿园”,而是愿意去看到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幼儿园?

育儿老师鼓励纯纯妈妈去找找原因: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小朋友们吵架了或者被老师批评了?是不是幼儿园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孩子有起床气?

纯纯妈妈表示自己不太清楚,但她决定要去跟纯纯聊一聊。

于是第二天纯纯依旧闹着不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不再告诉她:“你必须去。”而是抱着她、抚摸她:“纯纯,你好像很害怕去幼儿园。”纯纯愣了一下,又“哇”地大哭起来,纯纯妈妈还是继续抚摸着。

纯纯慢慢冷静下来:“妈妈,我睡不着。”

妈妈尝试着去理解纯纯的语言:“你是说,你在幼儿园睡不着,所以不想上幼儿园吗?”

纯纯点点头:“不睡觉,妈妈不接。”

为什么不睡觉,妈妈不接?纯纯妈妈突然想到是不是老师因为孩子不睡觉所以吓唬孩子了,于是问纯纯:“老师说,如果不睡觉,妈妈就不会来接纯纯吗?”纯纯点点头。

妈妈终于看到了纯纯的恐惧。她向纯纯保证不管纯纯是不是能够睡着,她都一定会去接纯纯,也表示会跟老师沟通一下关于睡觉的问题。从那以后,纯纯奇迹般地不再哭了。

所以,温柔不仅仅是语气温柔,更要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他们的需求。

03

坚定是维护我的界限,但也尊重你的感受

要做到真正的坚定,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哪些事情是我们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孩子的事情?

安心曾经在书中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妹妹托她帮忙带小满格(妹妹的女儿)一个上午。

小满格一到家里,就跑到了阳台上玩水。安心想要去刷牙洗脸,又不放心小满格一个人在阳台上,就对小满格说:“你先进来,等我刷完牙洗完脸以后,你再出来玩吧。”小满格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玩水。

这个时候,担心孩子一个人不安全是大人的感受,而想玩水是孩子的需求。坚持孩子一定要进来,确实尊重了自己的感受,但却忽略了孩子的需求。而满足孩子一直玩,则会导致大人必须要放弃自己的需求。

于是安心提出了别的处理方式:“我帮你端着水,你拿上小椅子,然后你在浴缸里玩水,我也可以刷牙洗脸。”这下,小满格开心地同意了。

所以,坚定不是坚定地让孩子妥协,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担心和我们的期待等等,而是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满足孩子和我们自己的需求。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孩子不吃青菜的事情,孩子吃不吃蔬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担心是我们的事情。

我们不能为了解决自己的担心,就坚定地控制孩子一定要吃蔬菜,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尝试变换做法,比如把蔬菜剁成馅,做成饺子、饼,或者尝试变换口味等等。如果孩子依旧不吃的话,那么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的感受。

总之,温柔而坚定,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语气和态度的温柔,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地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不是严格地要求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期待来,而是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坚定”地维护我们的界限。

不带控制地温柔,尊重孩子需求的坚定,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温柔而坚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