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馮老1938年秋到達雲南時,雲南茶葉生產的狀況是這樣的:“經瞭解,雲南各茶區當時只生產青毛茶,屬綠茶一類,高溫殺青後,揉捻、曬乾而成,然後由茶商到產區高站收購,馱運到茶葉集散市場,設廠壓制各種‘緊形茶’以便運銷,其中餅茶翹銷,‘緊茶’(心形)邊銷,沱茶內銷,從來沒有生產過紅茶。滇紅與日曬紅茶的共同點有:都採用雲南大葉種茶樹茶青爲原料,都採用紅茶的發酵工藝發酵,都在雲南加工生產。

紅茶一直深受世界各地人喜愛,

紅茶的品種更是燦若星海,

除了原料上的區別還有工藝,

今天我們便來細細說說~

滇紅的創制

滇紅茶創制人馮紹裘創制“滇紅”經歷了調查,創制,建廠成批生產三個階段。”

馮老1938年秋到達雲南時,雲南茶葉生產的狀況是這樣的:“經瞭解,雲南各茶區當時只生產青毛茶,屬綠茶一類,高溫殺青後,揉捻、曬乾而成,然後由茶商到產區高站收購,馱運到茶葉集散市場,設廠壓制各種‘緊形茶’以便運銷,其中餅茶翹銷,‘緊茶’(心形)邊銷,沱茶內銷,從來沒有生產過紅茶。”

關於滇紅的試製成功,馮老是這樣記述:“我到順寧第二天即商請鳳山茶園試採“一芽二葉”樣品,以觀察其品質的優劣,找出問題之所在。一切都很如意,兩個茶樣,看去一紅一綠,宛如一金一銀,使人不勝欣喜。紅茶樣:滿盤金色黃毫,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豔發光(桔紅),香味濃郁,爲國內其它省小葉種的紅茶所未見。”

滇紅的命名即借雲南簡稱‘滇’,最終以‘滇紅’定名。”傳統滇紅的生產工藝包括高溫殺青、人力機器揉捻、發酵、竹籠烘乾等,乾燥是高溫烘乾。

雲南日曬紅茶的由來

曬紅,是介於普洱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是雲南傳統制茶工藝的一種嬗變,跟上世紀30年代傳入雲南的現代紅茶製作技術——滇紅有着極大的區別,但因其跟紅茶工藝更爲接近,故被歸爲紅茶。雲南曬紅茶的起源主要有3種說法,各有依據和道理。

01

雲南日曬紅茶起源於“紅湯茶”。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爲,雲南日曬紅茶起源二十世紀上半葉雲南銷售給藏區經過“潮水”發酵的紅湯茶。

“佛海茶葉製法,計分初制、再製兩次手續。土民及茶農將茶葉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蓆上反覆搓揉成茶,曬乾或晾乾即得,是爲初製茶。或零星擔入市場售賣,或分別品質裝入竹籃。

所以遵綠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葉,其結果反變爲不規則發酵之暗褐色紅茶矣。此項初制之茶葉,通稱爲“散茶”。

02

日曬紅茶爲茶農自創。在雲南茶山上有這樣一種說法,近幾年因農戶個體缺乏烘乾提香的設備和技術,採用普洱茶日曬乾燥的工藝加工紅茶,而逐步形成的一種特殊工藝紅茶,這就是日曬紅茶。因工藝不甚完善與規範,沒有形成生產標準,所以農家日曬紅茶的口感各異。而且近幾年還出現了山頭古樹純料製成的日曬紅茶,因其原料價高所以產量極低,基本處於小規模定製狀態。

03

日曬紅茶起源於“太和甜茶”。太和甜茶是太和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結合地方茶資源、民俗文化、氣候特徵而獨創的茶,至今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其最大特點是“甜”。現普洱市鎮沅縣振太鄉史稱太和。

滇紅與曬紅的異同

滇紅與日曬紅茶在製作工藝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乾燥方式:滇紅在發酵後採用高溫烘乾的方式乾燥,並起到提香的作用。曰曬紅茶在發酵後釆用太陽光日曬的方式乾燥。

滇紅與日曬紅茶的共同點有:都採用雲南大葉種茶樹茶青爲原料,都採用紅茶的發酵工藝發酵,都在雲南加工生產。

從存放後口感變化上講:日曬紅茶是隔年香,具有類似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點。剛加工完成的日曬紅茶有青澀味,口感不是最佳,經陳化後,香氣口感會有明顯的提升。存放幾年後,還會產生陳香,別具特色。滇紅則是剛生產出來時香氣最盛,香氣會隨着存放時間的延長而減弱。

給您推薦昔茗堂一款【野生古樹紅茶】同樣是以自然曬乾而成的日曬紅茶,沒有經過烘焙,所以其茶性較爲溫和,火氣較弱,適合各類人羣品飲。

出生高山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野蠻生長的野生古茶樹,條索緊結細長,色澤烏黑油潤,茶毫不顯,壯碩飽滿,質感明顯高級許多。“黑美人”稱號也由此獨特外形而得來。天生果香,特有野韻,生性妖嬈,收不住的野。

品飲時能夠感受到自然晾曬所帶來的天然醇樸滋味,湯質飽滿有猶如淡蜂蜜水般的黏稠感,滋味淳和,溫暖柔潤而無燥感。

淡淡的紅薯香夾雜着清幽花香激盪脣齒之間;爽朗順滑的茶湯如林中溪水潺潺流過青石板,醇厚飽滿的感覺又讓人不自覺想去咀嚼,彷彿要留住這剎那曼妙;

茶湯所到達的角落,感覺蔓延至整個口腔,湯中幽香迴盪於鼻息,山野氣韻縈繞喉嚨,兩頰和舌底生津明顯;

杯底掛杯明顯、蜜香顯著、沁人心脾,留餘茶湯明亮金黃、宛如淡淡茶油掛於杯底,此爲野生古樹紅茶之獨有魅力。

20泡後葉底完全舒展開,葉底均整油潤,脈絡清晰,鮮活柔韌富有彈性。

喜歡紅茶的朋友一定要試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