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後再來看熟茶的葉底】看熟茶的葉底也得先看看顏色,普洱熟茶是經過人工發酵、渥堆的茶,熟茶裏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爲紅棕色,而重發酵者葉底紅褐或黑褐居多。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說的就是茶渣,幹茶經開水沖泡後所展開的葉片。

在茶葉店買茶,摸不清行情的時候,老闆會吹得唾沫橫飛,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淡定地對老闆說,給我看看葉底……老闆立馬能給你跪,這就是專業的象徵。

對普通愛好者來說,要喝出茶的好壞­,什麼粘稠、內質、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且太容易受各種品飲環境影響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沒個經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那麼葉底,則是非常直觀簡單粗暴又實用的評判標準,這就手把手教給你。

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說的就是茶渣,幹茶經開水沖泡後所展開的葉片。

觀葉底就是將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或杯蓋中,觀察其嫩度、勻度、色澤。葉底絕對是能真實反映茶葉的實際品質的好東西。這個學問其實也是好龐大一個體系,我們今天,先說普洱。

【先說看葉底前你要做的】

就是妥妥當當地把將沖泡過的茶葉倒入專用的葉底盤(也可以是杯蓋等平面物體)裏,倒的時候要注意把細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的茶葉倒乾淨。當然了,要拌勻、鋪開、撳平,這才能算是全面客觀的做好了準備工作。

開始認真評鑑。但是在評鑑過程中,你還要自我分裂一下,分成兩套思路,畢竟普洱是分爲生茶和熟茶的。

先給小小白們科普一下什麼是普洱的生熟茶,簡單來說,普洱生茶就是指新鮮的茶葉在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不經過什麼人工發酵、渥堆處理過的茶,而普洱熟茶則正相反,也就是說兩者主要是差在發酵度上……

接下來就先教教大家怎麼【看普洱生茶的葉底】,你得着重注意這麼幾個方面。

首先是葉底的顏色,新制的生茶的葉底一般是黃綠色的。正常情況下,普洱生茶品隨陳化期時間增長,葉底顏色由黃綠色轉黃褐色。

反之如果是在潮溼不通風之倉儲環境陳化,在半世紀或一百年也沒有多大效益,因爲茶的發酵將徹底失去意義,葉面將是暗黑無彈性感,甚至會到軟爛的程度。

這種紅褐色的,芽葉油潤,有彈性,帶着光澤,也沒有軟爛,多半就是好茶。

然後,還要看一下葉底的柔軟度和新鮮度,

好的普洱生茶的葉底一般還是比較柔軟新鮮的。至於怎麼看新鮮度,很簡單,用手指揉捏一下葉底,指尖Q彈的感覺越強烈,說明葉底彈性好。

這一看就是非常柔軟有彈性喲~~

最後,得看看這葉面的展開度和整碎度,沖泡後茶葉逐次開展最後能完全舒展開,這樣的茶葉就是製造技術良好、陳化期穩定的好茶,通常沖泡次數亦多。沖泡後很快開展的茶葉,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條索不緊結,一般不耐泡。葉面不開展或沖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開展的茶葉,則是製造過程失敗或陳期時間環境不好的。或者被高溫焙火,甚至入口後會感覺喉頭有點燥。

這個展開度就非常好!

【然後再來看熟茶的葉底】看熟茶的葉底也得先看看顏色,普洱熟茶是經過人工發酵、渥堆的茶,熟茶裏發酵度較輕者葉底爲紅棕色,而重發酵者葉底紅褐或黑褐居多。

這種就是發酵度較輕的,顏色差不多是紅棕色的,而下面這種就是發酵度較高的熟茶了,葉底已經呈黑色了

最後,就是要看看這葉形整碎度,當然葉底形狀越整齊越好,碎得不均勻的只能算次級品。有緊壓過度的情況是算例外,如比較緊的沱茶,則須視茶麪而定,經沖泡後之葉底形狀在整碎度這個指標上也只能做小參考,只是碎的不均勻不能算好。

且,你得會撬哦,撬一些沱茶或者磚茶,尤其要技術,人家壓得好好的,你自己幾下給撬爛了……嘖嘖

其實,普洱熟茶因爲發酵度高,所以葉底柔韌性本來就差,也比較硬而且容易碎。因此,像下圖裏展示的葉底,雖然看上去不那麼齊整,半斷半斷的,一看就是壓碎的或者自己給敲碎的,不關人家茶的事喲~

壓過的熟茶葉底這樣是正常的。

根據上面的教程,最後給大家集中列舉【幾個反面】的例子,不論生普熟普,看見下面這幾種的就直接pass掉,不用客氣!

【反例1】這種葉底灼傷得厲害,常伴隨着過重的雜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後期轉化能力。

【反例2】這種葉底,很明顯雜質過多,比較容易出現煙焦味,應該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反例3】這種葉底看着就很乾癟,沒光澤,葉面的完整度也不夠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