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游這塊土地上,上演了一場“種豆得豆”的故事~

霜降至秋收忙。10月23日,天空雖下着毛毛細雨,但龍游縣塔石鎮西何畈卻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邊是綠油油的毛豆基地,串串青翠的毛豆莢成羣掛在藤蔓上,很是熱鬧;另一邊已經拔了毛豆的田裏,百餘人坐在凳子上利索地摘着豆莢,也很熱鬧。

現場唯一悠閒的就是這片毛豆的主人童發紅了,只見他披着外套在田間四處“晃盪”,見到有需要搭把手的就會趕緊迎上前幫忙,“迎來了豐收好年,心情好着哩。”

童發紅種了28年的毛豆,是北鄉一帶較早嘗試水旱輪作的大戶。今年,童發紅在錢家畈種了800多畝,採收季每天均有百餘人爲他摘豆,預計光是支付人工費也得五十萬元左右。讓他頗爲得意的是,毛豆收成還不錯,普遍可達到750公斤的畝產,按照目前每公斤4.4元的批發價,畝均收入高達3000元。

“看着簡單,可要是我不花心思,政府不幫忙,沒這麼容易。”說到這,童發紅不禁舉起了例子。就說他承包西何畈這片400畝的“爛泥田”,當年有人勸他,又爛又黏的田不適合種喜旱的毛豆,但童發紅每天琢磨,後來找人清溝、起壟,新建排澇溝渠,想辦法創造種植條件,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更重要的是,童發紅趕上了好時候。這些年,鎮裏積極幫助種植戶進行供給側改革。前年,童發紅在政府的幫扶下新建了間200立方米的冷庫用作毛豆保鮮,解決了銷售上的一些難題。

與此同時,鎮裏還積極提升重點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和農田交通。去年,鎮裏對農田溝渠進行加固,灌溉排澇功能增強後,童發紅的毛豆田也受惠了。像現在採收季,得益於農田間通的水泥路,大車可直接開到田頭來收購,非常方便。

再比如,農業氣象部門的技術幫扶。童發紅今年種的毛豆是從蕭山引進的,當時經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的檢測檢驗,確定90%的發芽率後,他放心地大面積播種。“還有及時的天氣預報也很重要。”每天早上,童發紅總能準時收到氣象信息,幫助他合理地安排農業作業。“如果播種時恰好下雨,損失幾萬元起步……”關於種豆過程中得到幫助,童發紅如數家珍。

和童發紅一樣,上個月在童崗塢示範基地種下15畝春化蠶豆的種糧大戶姚小成也有這樣的感受。若不是政府部門和自己合力突破難題,這顆“豆”就沒這麼容易種出來。

今年3月份,姚小成因一篇春化蠶豆的新聞報道躍躍欲試。和普通蠶豆不同,春化蠶豆可通過低溫刺激提前開花結莢,從而提早上市獲得不錯的銷售價格。

春化蠶豆苗

得知要姚小成的訴求後,農業部門不僅幫忙積極聯繫省農科院,拿到了種子,還幫忙解決種植基地。“很期待,就等着豆子結莢呢。”姚小成開玩笑說,現在的田裏種的不僅是豆,還是希望,希望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故事在這裏上演。

圖文/邵美霞 方啓凱

編輯/林 晨

監製/章承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