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綜藝節目讓我們可以更近距離地觀察二婚到明星們的真實生活,也體會到了光鮮亮麗背後的辛苦與不易。原來,明星和我們一樣也要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還有帶孩子。我最近在觀看《媽媽是超人》時,頗有體會:當看到昔日的青春女神胡可、伊能靜、馬雅舒在扮演母親這個角色時,他們“演”得如此專注與深情,一下子竟看不到了身上早先的明星光環。

劉勇赫:馬雅舒的煩惱,源自中西文化差異還是二婚家庭?

在本期《媽媽是超人》中,馬雅舒熱情而真誠地對13歲的繼女阿迪雅,爲她精心挑選了高檔品牌上衣,準備一起滿心歡喜地參加弟弟的生日派對。令她錯愕的是,阿迪雅從自己的房門走出來之後,竟然把她選的素淨典雅的上衣穿出了性感成熟的感覺——阿迪雅自己剪裁了衣服!接下來作爲父親的羅伯特閃亮登場,在維護妻子的同時,對女兒阿迪雅開展了深情又深刻的教育。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但由於關係的複雜,年輕的家長網友可能不太明白,“劇情”爲什麼會發展得如此迅猛。我來梳理了三個問題:其一,在買衣服時,爲什麼阿迪雅並不領馬雅舒的情?其二,阿迪雅爲什麼要剪衣服?其三,羅伯特對女兒的教育有哪些可取之處?

我們先來說第一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買衣服這個環節。13歲的少女阿迪雅正處在青春期,我們會發現外國的女孩兒比我國的同齡女兒外表更成熟,這與人種與文化皆有關係。還記得我總結的青春期兒童心理嗎?她們普遍具備攀比、嫉妒、求關注,叛逆、自悲又自負的六個心理特徵,阿迪雅也不例外,她希望通過穿着更加性感與成熟的服裝證明她的存在,並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這佐證了她有着求關注與自卑的青春心理。值得關注的是,阿迪雅在服裝店自主挑選了若干中意的服裝後,都被繼母馬雅舒一次次“無情”推翻了,最後按照她的意志挑選了她滿意的衣服,以阿迪雅勉強答應而告終。事實上,這裏面涉及到一個與青春期孩子溝通的重要問題。有意思的是,我的同事也剛剛向訴苦,說她與自己初二的孩子無法進行正常溝通,一說就急,一說就僵。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我想給出大家三條:

劉勇赫:馬雅舒的煩惱,源自中西文化差異還是二婚家庭?

1、瞭解孩子,充分尊重。

青春期已經不是少兒時期,家長的角色要記得轉換,即從權威者的角色向朋友的角色過渡。馬雅舒對待繼女的做法雖然欠妥,但充滿了母愛與責任,讓人頓生敬意。然而,在挑衣服這件事情上,馬雅舒將自己的審美與價值觀放大了,而將處在暴風驟雨期的女兒的意見忽略甚至當面否定,缺少了最基本的尊重。我們要全面瞭解孩子和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在第一時間開展“教育”。

2、放平姿態,平等溝通

和孩子的溝通是一門藝術。我們高高在上,孩子們只會和我們針鋒相對。有些家長說,“我沒有那麼盛氣凌人,我是如此苦口婆心”——但在孩子的眼中,家長們把持着話語權,便意味着關係的不對等,和語氣情緒關係不大。

3、給予空間,信任孩子

最可貴的教育便是信任,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渴望這樣的教育。我曾經給在《讓孩子快樂的親子關係》一書中向大家介紹過“育兒四步”,即“拽着走”、“拉着走”、“推着走”與“望着走”,希望通過這種比較形象的說法,讓家長們瞭解不同時期,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及教養方式。其中,“望着走”便是指的青春期的親子之道。我們要和這段時期的孩子保持一定距離,給予他們一定的空間。可謂“喜歡她就離她近一點,愛她就離遠一點。”

劉勇赫:馬雅舒的煩惱,源自中西文化差異還是二婚家庭?

很多網友感到比較以外,爲什麼阿迪雅會剪衣服呢?難道真的是隻想她所說的那樣,不喜歡衣服的風格嗎?其實不然,在心理學中,衣服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指向。一方面,衣服就是一個人的人格,代表一個人的態度,對於衣品的否認,便是對於“人品”的否定。另一方面,阿迪雅內心深處依然住着母親,她會對繼母的服裝倍感不適,這其實是就精神創傷再次喚醒。可以說,阿迪雅所說“我心裏的壓力很大,我不喜歡這種風格”,其實不是她自己的選擇,而是潛意識中的自己在對現實中的自己進行“道德審判”。從這個角度看,阿迪雅是值得同情的,馬雅舒可以通過時間與阿迪雅建立新的母女關係。在這裏,也想給馬雅舒和具有類似經歷的母親們一些建議:

1、貼身事物,減少干預,取得信任。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以說,繼子或繼女在身體與心靈上都打上親生母親的烙印,比如她的一個髮型,她的一雙鞋子可能都有着和母親相關的故事。爲了取得信任與好感,請儘量少去點評貼身事物,更不能嘲諷或否定。

劉勇赫:馬雅舒的煩惱,源自中西文化差異還是二婚家庭?

2、開拓視野,嘗試新奇,獲得好感。在瞭解孩子過往的基礎上,我們要帶孩子去從事一些未曾體驗的領域或新鮮事物,通過新的生活方式的建立,獲得孩子的好感。

3、保持溫和,逐步升溫,關心細節。不要奢望孩子一下子就就可以無條件的接納,我們首先要無保留地接受孩子。過度冷淡,自然不易於關係的改善,但有些家長過度熱情,難免適得其反。改變是循序漸進的,要通過更多的背地裏的關心與幫助,逐步改變孩子對你的態度。

劉勇赫:馬雅舒的煩惱,源自中西文化差異還是二婚家庭?

最後,想給羅伯特點贊!羅伯特在這件家庭矛盾處理上可圈可點。就像美國文化中特有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主持公平正義的“超人”羅伯特來到家中,制止了一次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美文化差異很大,但在對於長輩上的尊敬是一致的,羅伯特當着馬雅舒的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與態度,一方面體現了對妻子的愛護,另一方面也在告訴女兒是非對錯。值得肯定的是,羅伯特雖然提出了當面批評,卻沒有深入責備,給足了女兒面子,體現了他的育兒智慧。在私下交流中,羅伯特與女兒平等溝通,他向女兒介紹了丫丫(馬雅舒)的苦衷,幫助女兒去理解丫丫的心情與做法,非常好的平復了阿迪雅的情緒。

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馬雅舒和阿迪雅的故事還在繼續,祝願他們能夠成爲一對幸福的母女,加油!

文/劉勇赫(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暢銷書《撓腳怪來了》、《讓孩子快樂的親子關係》作作者)

相關文章